汽车电影院的魅力 通过汽车影院赚钱


   “如果你真爱电影,就该试试躺在大屏幕下看电影的惬意感觉,要是再下点儿小雨、飘点雪花,你会着迷的。”
 三十年前,喜爱看电影的王岐顺,天天替邻居家阿姨倒垃圾。邻居阿姨在电影院卖票,每当她值班检票,年少的他总是夹在人群中,偶尔抬起头和阿姨对个眼神,偷偷溜进电影院。少年王岐顺当时并没有料到,几十年后,自己也会拥有一家电影院,成为北京枫花园汽车电影院的老板。
 热爱,是王岐顺选择这个行当的理由。在他看来,汽车电影院,是电影和汽车两种百年文化的交融和沉淀。只有文化,才具备真正的吸引力。身为一个精明智慧的商人,王岐顺相信,这门生意能给都市人带来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做桩有意义的生意
 1997年,枫花园汽车电影院成立,引来了一群带着长枪短炮的外国记者。这群来自CNN、ABC、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这个中国第一家汽车电影院里考察一番,得出个结论:虽然汽车电影院这种模式源自美国,但这家枫花园汽车电影院的硬件设备和经营想法却更胜一筹。接着,这些记者好奇地问老板王岐顺:“这个电影院是党组织群众来看吗?”
 王岐顺对这个问题简直哭笑不得:他的电影院完全是民营的,需要自负盈亏,要是有党来组织群众观看,倒是不用担心收入了。
 从萌生开一家汽车电影院的想法到付诸实施,那段时间王岐顺没少受嘲笑。进入这个行业时,他是两眼一摸黑,四处拜访专家,却四处碰壁。
 在九十年代中期,全国各地电影院都十分不景气,电视吸引了太多的电影观众,很多电影院沦落到“给票也没人来”的尴尬境地。当时文化产业刚刚向民营资本放开,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电影院线仍属国家文化系统,“开电影院是国家的事,个人有多少钱?能赔得起吗?”
 对王岐顺来说钱不是问题,他有一千万。这钱,是他前几年在“海”里折腾出来的。
 他1986年和哥哥一起下海开饭馆,很快把餐馆开出沈阳老家,开到了秦皇岛。后来他动了念想,想去国外挣钱。凭着自己上学时学的几句俄语,王岐顺1989年跑遍了美国和欧洲。他一边旅行,一边在外国餐馆打工了解情况,捎带挣了路费。国内、国外两相对比,他敏感地发现还是国内机会更多。
 于是王岐顺回国,正赶上原始股开始发行,他不懂股票,只记得看《子夜》里说谁买股票谁跳楼。这个胆大的东北男人没信这话,他有自己的盘算:如果拿比厂长更多的股票,是不是在厂子里说话更管用?拿着开餐馆几年内挣到的十几万,王岐顺几次简单的买进卖出,完成了资本积累的三级跳。
 有了更大的启动资金,王岐顺有几分骄傲:他要选更有意义的生意。他和哥哥办了全国第一家景山技术学校的分校,外向的王岐顺把学校交给哥哥,想另选一桩适合自己的生意。这种情况下,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国外时曾听人说起过的汽车电影院。 

  比外国人做得更好 
  尽管资金不愁,也对电影自小就喜爱,但王岐顺也没打算做一门赔本生意,他有自己的权衡。
 摆在他面前的生意机会很多,但从小父亲总说“挨着金是金,挨着玉是玉,挨着瓦块是砖头”,他认定跟文化产业靠边的生意肯定有意义。“一个时代的繁荣,文化不会总是落后”。
 没有物质就没法谈精神生活,同样热爱汽车的王岐顺认定,有车的人应该有经济能力来掏钱看电影。“比别人早五秒钟”,既然中国没有汽车电影院,肯定有机会。他相信物极必反的道理————既然电影已经臭到极点,离香的日子也不远了。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七年。

标签:
  • 影院
  • 更多栏目最新
    私人影院是是突破新生还是走向消亡
    私人影院是是突破新生还是走
    很多私人电影院都是播放盗版影片来获得更多的利用,
    投资几十万开家赚钱的电影院
    投资几十万开家赚钱的电影院
    随着我国越来越注重版权和知识产权,电影院迎来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