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2万亩葡萄创收过亿


传统水晶葡萄从阳光玫瑰、早菊等优质品种都有。贵安新区葡萄涵盖几十个品种,年产值上亿元。

如今,经过全方位的改良和品质提升,葡萄正带动更多新区村民增收就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翡翠明珠”。

 2万余亩葡萄 创收超亿元

“水晶葡萄有弹珠那么大,还有2个多月就要上市了。”李是贵安新区镇王家园村的葡萄种植户。他棚里的水晶葡萄不用套袋,节省人力物力。看着葡萄一天天长大,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王家园村种植水晶葡萄已经有几十年了。

紧邻贵安大道的王家园村,今年入选省“乡村旅游村”。走进这个村子就像走进了一个葡萄园,随处可见一串串葡萄挂在枝头。

说到葡萄,产量是王家园村村民关心的话题之一。

据王家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斌介绍,王家园村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资源丰富。全村葡萄8000多亩,产值2800多万元。仅种植葡萄一项就能带来户均4万多元的收入。葡萄在王家园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

随着葡萄在市场上的走俏,葡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外省葡萄对葡萄市场的冲击,对王家园村葡萄的品质和品种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五年,水晶葡萄的销售价格逐渐下降。价格变化是告诉种植者,客户对葡萄的要求更高了。”李斌说。

传统的水晶葡萄成熟期储存时间短,不易储存。培育和种植高质量的葡萄品种需要时间和资金成本。贸然改良品种,村民不敢冒险。

但王家园村的一些村民敢为人先,一边试着建大棚,一边改种优质品种,规模已达几十亩。这群敢为人先的村民,正在提振全村发展的信心。

看一点,见全貌。王家园村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是新区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贵安新区的葡萄产业链中,王家园村是种植最集中、规模最大的村。目前,新区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产生经济效益1亿多元。"新区农水局农业科工作人员邓世林表示,下一步,新区将下大力气改进葡萄品种和种植技术,建设一批优质葡萄园,擦亮葡萄品牌,进一步销售葡萄。

品质技术优 市场价格有优势

走进贵安新区高枫镇大勒格村五彩葡萄示范园,园内交通顺畅,许多简易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现在葡萄的种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要注重质量,其次才是产量。”七彩葡萄示范园负责人王祥林说。

王祥林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从事葡萄种植已有30多年。七彩葡萄示范园是他在贵州投资的唯一一个葡萄种植基地。

观察葡萄的生长和特性是王祥林多年的习惯。

“葡萄种植,最重要的是科学,最重要的是技术。只有把更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种植中,葡萄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王祥林说。

温室栽培技术是王祥林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核心技术,包括简易连栋温室建造、滴管技术改进、限根栽培、葡萄品种栽培等。

建造一个简单的连栋温室,首先要把水泥桩埋在地下,水泥桩要用钢丝串联起来,温室的四周和顶部也要用钢丝连接起来,然后再把水泥桩埋在地下

按照王祥林的设计,每亩连栋简易大棚的建设成本在1万元左右,至少是钢制大棚成本的一半。

滴灌技术在葡萄种植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王祥林采用“主管道支管毛细管道”的滴灌技术。池中的水快速进入主管和支管,再缓慢流入毛管,可以克服地形不平、水压不足的缺点,节省滴灌时间,提高滴灌效率。

种植优质葡萄是王祥林的一贯追求。30多亩多彩葡萄示范园种植了30多种优质葡萄。从时间上来说,葡萄可分为早、中、晚三种,成熟期为6月底至10月初。按口味和颜色分,不同品种口味不同。30多种葡萄“熟而不软”,易于储存,便于长途运输。

据王祥林介绍,由于葡萄品种多,成熟时间间隔长,根本不缺销量。

为了保证葡萄的高品质,王祥林严格控制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最早的品种“夏黑”在6月底上市。按照往年的批发价,每亩产值15000多元,几乎是水晶葡萄的3倍。

七彩葡萄示范园的效益不错,王祥林不会忘记回馈附近的村民。据了解,七彩葡萄示范园已带动2560多户8672人种植葡萄10000多亩,其中165户贫困户502人种植葡萄800多亩;全年带动当地农民就业200多人,其中20户贫困户45人,成为高枫镇农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革命的起点。  想法思路多 支书成改良先锋

“前两天,辖区下了暴雨。许多露天葡萄种植场积水严重,结果后不久就有大量葡萄脱落。我的葡萄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李斌介绍,这两年他从七彩葡萄示范园学习种植技术,进步很大。

传统水晶葡萄的品种改良势在必行,但如何进行呢?有哪些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技术和品种?

/>  村民没有头绪,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作为村支书,李斌毫不犹豫地做了葡萄品种改良的急先锋。
  在考察了多彩葡萄示范园后,李斌把王相林当成了师傅,三天两头去请教。
  经过多次交流和学习,李斌决定先拿自己的葡萄园做“试验田”。他的思路是先建大棚后培育新品种。
  2017年,李斌建好了30亩大棚,全是高标准的钢构大棚。
  “除了建大棚,我还把村里的机耕道和葡萄园连通,自费修了400米水泥路。”李斌说。
  在李斌的动员下,王家院村已有10余户村民建起了大棚,学习温室大棚栽培技术,村民张仲斌就是其中一个。
  一走进张仲斌的葡萄种植大棚,就感到一股强烈的热流扑面而来。
  “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温度相差10℃左右,我们现在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大棚内种植的葡萄果实已有小拇指般大小,而露天种植的葡萄却只见果实雏形。”张仲斌说,同样的葡萄,在大棚内种植要比露天种植提前一个月成熟,在价格上会具有明显优势。
  来到李斌家30亩葡萄种植大棚,棚内看不到一株传统的水晶葡萄,全部是引进的夏黑、早巨优、玫瑰香、巨玫瑰等优质品种。
  “今年是第一年试种,主要是要培育出适合种植的品种。目前所有葡萄都已进入挂果期,但有的葡萄品种藤蔓长得茂盛,却没有挂果迹象;有的品种挂果了,但是品相不够好,藤太软……”李斌说,只有自己试验成功了才推荐给村民种植。
  李斌认为,在大棚内种植葡萄并在3至5年内全部完成改种,将是今后几年王家院村葡萄产业发展的方向。
  “已有部分村民自发改良葡萄品种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李斌介绍,今年高峰镇有一部分资金会分拨给王家院村,对建设大棚的农户进行补贴,预计今年可以完成800余亩大棚建设。
  【记者手记】
  现代科技为农业发展
  插上高飞的翅膀

  没去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之前,我不知道葡萄种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想到葡萄种植竟然可以将数百户的葡萄地连成一片。
  当走进王家院村后,我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也惊叹于这里村民智慧的伟大。
  除了惊叹之外,第一感觉就是葡萄怎么这么多,第二感觉就是葡萄多了怎么卖出去。
  水晶葡萄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正逐步减少,我们在超市和小摊上看到的更多是新品种。
  当然,越往村里走也越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勤劳的王家院村村民已经意识到葡萄品种单一性的劣势,已经在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培育上进行了探索实践。
  而在距离王家院村几公里的高峰镇大乐歌村多彩葡萄示范园,温室大棚栽培技术、滴灌技术,让我现场感受到了现代高效农业的“高大上”。
  限根栽培技术把葡萄种植在直径60公分以内的“圆筒”里面,每株葡萄前后有8米左右的间距,每亩限种20株,可投产50年以上,简直太神奇了。这让我意识到,科学技术研发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农民才能省心,顾客才能舒心。
  来自高峰镇黄猫村的贫困户张元秀常年在多彩葡萄示范园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在2000元以上,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在这里,农民不只是农业的参与者,还是种植技术的研发者和先进技术的最先受益者,现代科技已然改变了传统农业,农业发展插翅高飞。
标签:
  • 学习开店
  •  
  • 开店选址
  • 更多栏目最新
    农村养殖什么最赚钱?四大农村养殖致富项目
    农村养殖什么最赚钱?四大农村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农村就是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村的生
    她从全职太太蜕变成为企业家,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从全职太太蜕变成为企业家
    有些人想要过上舒适的生活,有些人却迫切的想要逃离这些日
    这种植物浑身挂满了“黄金果”,堪称植物界的土豪
    这种植物浑身挂满了“黄金果
    夏天是人们吃水果的好季节。各种水果大量上市,但是要注意
    快看,他是如何从穷到吃草到年收入2000万元!
    快看,他是如何从穷到吃草到年
    大家都知道富贵险中求,蜜蜂也不是好惹的,不要捅蜂窝!但是我
    保靖县二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种”出致富的火辣生活
    保靖县二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
    出生在保靖县万米坡镇驼背村的顾源,从一个南方打工者到现
    龙泉市:小小蜜蜂带村民叶火松“甜蜜”致富
    龙泉市:小小蜜蜂带村民叶火松
    我想大家都知道,蜜蜂产的蜂蜜是当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