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司机养泥鳅百万年


湖南桂阳县的李经梧从政府司机的岗位上退休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转而养泥鳅。

经过努力,我们攻克了泥鳅养殖的技术难题。现在,我们不仅年收入上百万,还获得了6项国家实用发明专利。

他的发明专利包括泥鳅捕鱼装置、泥鳅苗种孵化池、泥鳅产卵场、泥鳅苗种亲体产卵注射器和泥鳅专用饲料发明专利。

谈及创业8年的酸甜苦辣,李经梧说:“创业有很多选择。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才能有乐趣,才能快乐充实。”

2007年,52岁的李经梧在贵阳一家政府机构当司机。当年县里发文鼓励机关人员从事农业。从农村走出来的李静,偶然从在江苏连云港工作的战友口中得知,连云港有不少养殖户从事泥鳅养殖,收入不错。通过调查当地市场,李经梧发现桂阳本地泥鳅每天需要消耗600多斤,价格22元一斤,但当地没有泥鳅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李经梧靠集资71万元租下33亩废弃地起家,在桂阳县陆丰街道新城村创业。

第一次去连云港,得到了100万株幼苗。我坐了公交车,飞机,然后又坐了公交车。回到育种基地后,李经梧发现只有20万株幼苗存活下来。损失太大了。要想长期做下去,必须学会自己引产,自己育苗。有了这个想法后,李经梧就像是“被魔鬼附身”了。“买材料,做实验。当时做梦都是诱导育苗,几个月下来我瘦了18斤。”

但实验的结果是泥鳅不排卵,卵不能孵化,或者父母因为催产素剂量过大而丧命。经过10多次失败,李经梧终于掌握了泥鳅的产卵技术,泥鳅父母终于在产卵场产下了合格的泥鳅卵。

然而,来不及高兴的李经梧很快发现,虽然产了卵,但由于泥鳅有吃卵的习性,要避免卵被吃掉是个大问题。善于学习和思考的性格再次发挥了作用。通过反复观察和实践,李经梧发明了他一生中第一个发明专利:泥鳅双人床,将传统的泥鳅床由单人床改为双人床,并改变了床的材质,使泥鳅卵可以通过床落到第二张床上,从而防止泥鳅卵被吃掉。

围绕泥鳅生产的“产卵、育苗、捕捞”过程,李经梧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创新,先后发明了产卵针固定套、泥鳅苗捕捞器等6项实用发明专利。目前,李经梧泥鳅育苗基地水面面积100多亩,年收入100多万元,带动江西省内外240多户养殖泥鳅

相关新闻:湖南郴州“泥鳅大王”的科技路

桂阳县有一个叫李经梧的“泥鳅王”。最近他遇到了一件喜事:他正在申请的一项发明专利被江苏一位商人看中,出了大价钱。什么样的“准专利”值这么多钱?近日,笔者走访了该县禄丰街道新城村的李经梧。

“现在水质还可以。大家把水里的杂草都捞出来,进一步保证水质。”李经梧穿着长套鞋,和工人们一起在泥鳅塘里捞杂草。我知道他那33亩泥鳅苗马上就要集中捕捞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

“听说有人出大价钱要你的‘准专利’。什么发明值这么多钱?”作者开门见山。

“呵呵,这是我研究了几年的结果。它的名字叫泥鳅专业饲料。”李经梧告诉笔者,这种饲料是为泥鳅量身定做的,既能节约饲料成本,又能让泥鳅长得又快又健康

自2007年以来,李经梧承包了一个3亩池塘养殖泥鳅。这几年,买泥鳅苗,卖泥鳅,成绩平平。在县科技特派员唐的指导下,他的思路豁然开朗。从2009年开始,他一直在研究泥鳅的产卵、人工受精等孵化技术。经过10多次失败,他克服了当年的孵化困难,掌握了先进的孵化育苗技术。

李经梧不满意。5年来,好学的李经梧拥有泥鳅注射固定套、泥鳅捕苗器、泥鳅育苗池等6项专利。在竞争激烈的水产养殖行业,这些专利的获得,让老李的泥鳅养殖之路越走越宽。

“我的盈利方法主要靠卖泥鳅鱼苗和技术。只有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努力提高泥鳅鱼苗的成活率,我的事业才能越做越大。”李经梧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今年我能卖出1.5亿条泥鳅苗,产值300万元左右。赣州、衡阳等地的147户养殖户来这里买苗,就是因为对我的养殖技术和泥鳅苗的高成活率感兴趣。”如今,李经梧已与本县及外地187户农户签订了长期种苗供应合同,带动养殖面积1700多亩。

 相关新闻:桂阳“泥鳅大王”荣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郴州新闻网讯(通讯员罗)近日,桂阳县“泥鳅大王”李经梧获得发明专利大丰收:他的泥鳅捕捞器、泥鳅苗种孵化池、泥鳅产卵注射固定套、泥鳅产卵床、泥鳅苗种亲体产卵注射器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此外,泥鳅专用饲料的发明专利也在审批中。为此,南京安奇达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已就其泥鳅捕捞器实用新型专利发出技术购买函。

据报道,自2007年以来,李经梧承包了3亩池塘养殖泥鳅。但这几年只靠买泥鳅苗卖泥鳅,效益平平。2009年,在该县科技特派员唐的指导下,开始研究泥鳅产卵、人工受精等孵化技术。经过10多次失败,他终于克服了孵化困难,掌握了先进的孵化育苗技术。

结果,李经梧的科技发明“一发不可收拾”。在过去五年的泥鳅养殖中,热爱研究的李经梧开发了近10项泥鳅养殖发明专利。在竞争激烈的养殖行业,老李逐渐掌握了泥鳅养殖的“核心技术”。

标签:
  • 怎样选址
  •  
  • 选址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真正小本创业故事:从300元到150万
    真正小本创业故事:从300元到1
    我是个杭州城郊农民的儿子,家里也没啥背景,也没啥钱,我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