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店编织新的农村贸易网络


这个冬天有点冷,但东港市新昌超市马家店镇双山村袁俊专营店却有一股暖风。店主张军告诉:记者,现在我不是以前那个又黑又脏又冷的小店了。作为超市,环境很重要。‘今年我投资了5000多块钱,早早地安装了暖气系统,再也不用抽炉子取暖了。’

随着袁俊专营店等一批新型“农家店”的出现,丹东农村的消费环境和购物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005年以来,丹东市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运用现代流通手段,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三年来,全市建成标准农家乐633家,其中日用消费品农家乐510家,农资农家乐123家。目前,农家店已覆盖全市71%以上的镇和88%的行政村,5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

 超市下乡方便老乡

油盐酱醋找个人,日用品赶上大集,大商品往县城跑。这是偏远地区的农民过去常说的顺口溜。长期以来,丹东农村存在流通设施不足、流通方式落后、消费环境差等诸多问题。近年来,大量次品‘城里不要,农村流行’时有发生。用假农资欺骗农民的现象屡禁不止,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2005年9月,丹东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试点示范的原则,选择了9家在商品配送方面有一定实力和经验的连锁企业和超市,率先在东港、凤城、宽甸、振安四区建立了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家店。

农家店成立后,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店规、统一服务标准。试点企业还与每个农家店签订协议,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通过连锁经营,统一采购配送,严控进货,保证商品质量,改变了过去‘生产企业3354-大经销商3354-二级经销商3354-零售商3354-农户’的销售模式,降低了农民的消费成本。

在宽甸镇江孙巷的连锁农家店,记者看到,各种副食、日用品琳琅满目,180多平方米的店铺干净整洁,配送区、日化区、食品区、百货区一排排开放式货架上整齐排列着2000多种商品。这里的购物环境和生活用品与城里的超市没有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商品更适合农村的消费水平。村里的人都说在这里购物省时省钱省心。

正在选购商品的张阿姨说, '这么多商品让我大开眼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农民买东西时注重品牌和质量,甚至我们会非常仔细地看生产日期。

新型农家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土台子、黑屋子等旧式农村商店的面貌,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商业和购物方式,同时撬动了农村消费市场。目前,丹东配送企业提供的商品有3000多种,已建农家店商品统一配送率达50%以上,有的达到80%。改造后,全市农家乐年销售额达3.5亿元,增长30%以上。

扮演"桥梁"角色

事实上,在农村市场工程的实施中,承运企业不仅为农村消费者购买商品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消费环境,而且在向农民购买农副产品的同时,还销售生活用品和农资,起到了城乡双向物流的‘桥梁’作用。

宽利丰粮油食品仓储连锁区分布的103家农家店中,大部分都是农家店

此外,农家店、农资店转型后,随着经营面积的扩大和商品品种的增加,在服务和管理上需要增加大量的人力,附近的农户成为店内服务人员的首选。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农民成了村里的‘上班族’。据统计,农家店自成立以来,吸纳了近2000名在家闲散的农民。

标签:
  • 选址技巧
  •  
  • 开店选址
  • 更多栏目最新
    真正小本创业故事:从300元到150万
    真正小本创业故事:从300元到1
    我是个杭州城郊农民的儿子,家里也没啥背景,也没啥钱,我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