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王年销售额突破2500万元


赚钱、买房、安家,这是杭州富阳区东桥镇朱楚华心目中的“城市三部曲”。在城里10多年的打拼,让他赢得了“菜王”的称号。

然而,对于朱楚华来说,创业故事才刚刚开始。

“城市当然有机会,但农村有另一个世界。”2011年,朱楚华离开杭城,回到一个小山村,尝试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他一口气承包了几个山头的围垦地,天天在山头之间跑。50多岁的他,准备再干一番大事业。修路,开荒,开荒,种菜也是种田。他熟悉菜市场,却种下了不一样的未来。更让朱楚华高兴的是,他的家乡因为他的回归而逐渐发生了变化。

别离的,是迷蒙的城里月光

从阜阳东桥镇中心,面包车带着我们从国道到村道,再到颠簸的机耕道。一路绕山盘旋,颠簸了近40分钟,车停在了山顶的一片空地前。朱华兴奋地跳下车说:“下车,我们到了!”

眼前是一片梯田,收割的油菜秆堆在田头。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清凉油香。这是朱楚华今年试种的80亩油菜,但并不简单:“这可不是一般的油菜。油菜已经被杭州种子公司预定了,明年就是杭州的油菜苗了。”

自2011年回乡后,朱楚华先后在下东桥镇承包了400多亩高山土地,是高山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农户。但这条“返乡”之路并不像现在看起来那么清晰。

90年代,朱楚华把人生目标牢牢锁定在城市。他和另外两个老乡来到杭城,开始卖菜。每年7月到11月,看到当地蔬菜供应短缺的商机,3人轮流到海南、兰州等地向杭州卖菜,赚取利差。

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从最早的根山门菜市场到三里亭蔬菜批发市场,一个40多平米的店,年销售额2500多万元,还获得了“菜王”的称号。

生意稳定下来后,朱楚华索性鼓励儿子儿媳进城,在三里亭市场附近租了一间120多平米的房子,开起了小饭馆。两代人,双管齐下,一边忙着卖菜,一边策划餐厅生意,一年赚几十万,很好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杭城买房安家已经近在咫尺。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即使是“菜王”也不能保证永盛。自2005年以来,随着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蔬菜销售业务陷入困境。以前冬瓜1.5元/斤从海南买,杭州卖7元/斤。现在利润最多只有0.2元/斤。

南京、苏州、上海.朱楚华和他的伙伴们开始寻找新的领地。曾经,他们在南京承包了500亩地,打算合伙种菜卖菜。但由于水土不服,缺乏管理经验,最终以失败告终。

心灰意冷之时,在一次偶然的回乡之旅中,朱楚华听说东桥镇进行了下山移民工程,高山上的大量填海土地已经腾空,无人认领。山,这四个字让朱楚华非常兴奋。从事蔬菜生意这么多年,他了解市场对反季节蔬菜的实际需求,也了解市场对生态种植的潜在需求。

朱华对他的大胆想法感到有些惊讶,但他确信回家种植和销售自己的产品比到处跑去卖要好。十几年的客户积累,肯定不会缺销量。2011年,朱楚华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回到老家承包了下东桥镇大罗山头的第一块200多亩地,开始种植辣椒,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100多万元。

成功后,他的妻子朱和儿子朱都松了口气。2011年10月,朱楚华关闭了城里的餐馆,一家

站在山上,朱楚华的儿子朱指着对面另一座更高更绿的山告诉我们,这是爸爸回家后“喜欢”的第一座山。

在回国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朱楚华一家“吃”下了罗达、陈墨、庆岭三座大山。什么样的山才能入老朱的“法眼”?他有一套标准:海拔要在400米以上,有天然的山地灌溉水源,周围没有污染源,要求是纯绿色,纯天然。

到了半山腰,上山的路要修,地要再翻。所有基地都要铺滴管,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开池塘引入山泉水。朱楚华的目标是将城市中的现代种植理念与乡村中的纯天然条件相结合,堪称“完美”。

很多村民一开始不理解朱楚华。在基地当帮工的村民朱小贤,曾经觉得老朱的种菜方式有点奇怪。比如他不想要平地,就要跑到高山上去“找自己的罪”。比如,他在种菜时必须遵守许多“新规则”。农药喷洒是不允许的,修剪树枝的时间和方式也有严格的规定。

渐渐地,朱小贤看出了门道:按照规定的时间,老朱家的茄子比普通农户多长了一茬。四月份种的,八月份收的。苦瓜藤1.2米以下的枝条全部剪掉,结出很多苦瓜。山里种菜确实辛苦,但是价格比时令菜好。“原来这样种菜是赚钱的。”朱小贤恍然大悟。

这两年来,贾珠的高山蔬菜基地,从原来的黄瓜、辣椒,到黄秋葵、苦瓜、西兰花、松花,品种越来越多,收入也随之而来。去年朱楚华第一季种的秋葵还没算供应市场的新鲜蔬菜。剩下的100斤黄秋葵籽卖了10万。

看到老朱的成功,东桥镇很多人都向老朱学习,加入种植高山蔬菜的行列。

里仁村的“70后”沈成。和东桥镇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一直在镇上的自行车配件厂打工。得知好友朱回来种菜,他辞职回了老家,从

20亩高山土地开始,今年扩种到100亩,收入是打工的两倍。“老朱父子让我知道,回家种地照样赚钱。”沈成喜滋滋地说。
  何利平,洞桥镇香榧承包大户。在朱楚华的启发下,2011年老何在400亩香榧苗地里,套种一季高山蔬菜,第一年采收300多吨,增收30万元。
  短短两年间,高山蔬菜在洞桥镇实现“零突破”,种植面积近1000亩。越来越多出走的人们渐渐回乡,原本空置的房屋点亮了,原本荒废的土地垦绿了。小小乡镇,因为朱楚华的回乡,充满了生机。
  归来的,还有一阕田园牧歌
  每天6时半起床,4时半下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朱秋云回洞桥镇后的工作节奏。
  从前在城里开餐馆,每天早上9时开工,忙到晚上12时收摊,次日周而复始。现在的生活,对于朱秋云来说,久违却又熟悉。
  到了夏天,收菜忙碌之时,每天十来个帮工齐齐坐进一辆面包车上山。帮工大部分是同村的亲戚,大家有说有笑地干活,闲下来就一起聊天,时光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家家户户走亲串门的日子。
  朱楚华一家如今住在里仁村的老房子里。过去,这间老房子只有过年才有人气。现在不仅多了条忠实的土狗,猪栏里还围着三头猪仔,院子里还有十来只鸡。几天前老朱还抱回来一只脸盘大的乌龟。乡里人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欢迎每位来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回乡后,朱楚华一家感受到城里难得的静谧与惬意。
  这段时间,同样感到心安的,还有洞桥镇党委书记许玉钧。
  2011年到洞桥镇上任,许玉钧惊叹这里的美丽:这个富阳市西北山区的乡镇,南有富阳市最大的岩岭湖水库,北有万亩香榧林。但因靠近山区,这个农业主导型的乡镇,始终没有打响自己的农产品牌。年轻一代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传统农业发展停滞甚至还在萎缩。
  “不能让洞桥镇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白白浪费。要是能改变农户观念,接轨市场,相信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可以实现的梦想。”许玉钧定好了发展洞桥农业的16字箴言:物色能人,扶持大户,培育基地,带动农户。“物色能人”成为他首要的任务。
  朱楚华就是他两年来寻到的能人之一。2011年,得知朱楚华回乡发展高山蔬菜,却因大量投入出现资金周转紧张,许玉钧立马以个人信用担保,为朱楚华临时借用10万元贷款以解燃眉之急。“老朱种的高山蔬菜第一季市场反映就很好,镇里太需要像老朱这样既懂农业、又懂市场的能人。”
  老朱一家的行动也在印证许玉钧判断的正确。今年,朱城梁张罗了一个“洞桥镇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把高山蔬菜、洞桥米馃、香榧等十多样农产品齐集起来。“农产品部分走原有的批发渠道,部分直供给餐饮机构、大型食堂,剩下的走小区蔬菜配送。”这是洞桥农产品,首次以统一品牌的形式向外推广。
  越来越多的农业能人,加入到洞桥镇的农业发展队伍中。
  两年来,富硒大米、小小坞蓝莓、“文曲”铁皮石斛等品牌相继在洞桥镇落地生根。2012年洞桥镇五大特色农产品年产值达25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00万元,2015年预计可带动农户增收1000万。
标签:
  • 选址
  •  
  • 开店选址
  • 更多栏目最新
    农村养殖什么最赚钱?四大农村养殖致富项目
    农村养殖什么最赚钱?四大农村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农村就是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村的生
    她从全职太太蜕变成为企业家,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从全职太太蜕变成为企业家
    有些人想要过上舒适的生活,有些人却迫切的想要逃离这些日
    这种植物浑身挂满了“黄金果”,堪称植物界的土豪
    这种植物浑身挂满了“黄金果
    夏天是人们吃水果的好季节。各种水果大量上市,但是要注意
    快看,他是如何从穷到吃草到年收入2000万元!
    快看,他是如何从穷到吃草到年
    大家都知道富贵险中求,蜜蜂也不是好惹的,不要捅蜂窝!但是我
    保靖县二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种”出致富的火辣生活
    保靖县二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
    出生在保靖县万米坡镇驼背村的顾源,从一个南方打工者到现
    龙泉市:小小蜜蜂带村民叶火松“甜蜜”致富
    龙泉市:小小蜜蜂带村民叶火松
    我想大家都知道,蜜蜂产的蜂蜜是当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