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小龙虾共作技术指导帖


稻田养殖小龙虾共作技术

一、虾稻共作模式

虾稻共作模式是在“虾稻连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虾稻共作”由“一稻一虾”变为“一稻两虾”,延长了稻田小龙虾的生长期,实现了一季双丰收,大大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此外,虾稻合作养殖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龟虾稻、虾蟹稻、虾泥鳅稻等,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单位产量,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养殖模式。

建议虾苗早放,多次捕捞及时补充,人工饲料喂养。

虾稻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稻田养殖小龙虾,一季种植水稻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和水稻一起生长在稻田里。具体来说,每年8-9月中稻收获前投放种虾(或9-10月中稻收获后投放幼虾),次年4月中旬-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投放幼虾。5月底6月初采收后,开始整田移栽,8-9月采收种虾或商品虾。

第二,稻田的环境条件

1.稻田要求

虾稻田应该是生态环境好,远离污染源,没有风沙,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淹水的稻田。面积不限,一般40亩左右为宜。

2.水田布局

虾稻共作基地应集中连片建设,按照科学、适用、美观的指导思想和资源利用、利益联结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般每40亩水田为一个施工单位,每两个单位为一个承包单位。两个单元之间建有一个约50的生产间,生产间的两端是稻田的机械通道。虾稻合作建设项目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虾稻共作建设项目示意图

3.稻田改造

(1)挖沟:在水田内沿田埂外缘挖环形沟至7-8米,堤脚距沟底2米,沟宽3-4米,沟深1-1.5米.如果稻田占地100亩,在田埂中间挖十字形田埂沟,宽1-2米,深0.8米。虾稻合作建设项目横断面如图2所示。

虾稻共作建设项目横断面

(2)筑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土加固、加高、加宽埂。加固田埂时,每层土都要夯实,防止田埂因渗水或暴雨而坍塌。田埂应高出田面0.6-0.8米,宽5-6米,顶部宽2-3米。

(3)防逃设施:在水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为20目(孔径0.85 mm),田埂上的防逃网为水泥瓦,防逃网高度为40 cm。

(4)进排水设施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水田的两端,进水渠道建在水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孔径0.85 mm)的长网袋过滤,防止有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的环沟下部,水可以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抽进抽出。

4.移植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

虾沟消毒3 -5天后,在沟内移植水生植物,如黑藻、竹叶眼子菜、水花生,种植面积控制在水面的10%左右。在虾苗投放前后,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0.3 -0.5公斤/平方米)、田螺(8-10公斤/平方米)、贻贝(3 -4公斤/平方米)等,不仅能净化水质

(4)种植有水生植物的亲虾投入使用前,应在环沟和潮间带沟内移植占水面40% -60%的漂浮植物。

(5)亲虾按(2-3): 1的雌雄比例放流。投放时,虾筐反复在水中浸泡2-3次,每次1-2分钟,使亲虾适应水温,然后放入环沟和田间沟。

2.投入幼虾养殖模式

幼虾放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9-10月份放流人工繁殖的虾苗,每亩2 -3厘米大小的虾苗约15000只;二是人工培育的幼虾将在4-5月份投放,每亩投放3 -4厘米大小的幼虾约1万只。

第四,饲养管理

喂食

8月底放流的亲虾应投喂除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附生生物、水生植物等天然饲料外的少量动物饲料,每日投喂量应为亲虾总重量的1%。12月前,宜每月抛水草一次,施腐熟农家肥一次,水草用量150公斤/亩,农家肥100-150公斤/亩。在靠近山脊的平台浅水区每周投喂一次动物饲料为宜,投喂量一般为虾总重量的2%-5%,具体投喂量要根据气候和虾的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当水温低于12时,不必投喂。次年3月,当水温升至16以上时,每月喂水草两次,施腐熟农家肥一次,水草用量100-150公斤/亩,农家肥用量50-100公斤/亩,动物饲料每周喂一次,用量0.5-1公斤/亩。人工饲料也要每晚投喂一次,投喂量为稻田储存虾重量的1%-4%。可利用的饲料有饼粕、麸皮、米糠、豆渣等。

2.定期检查和控制水深。

11-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50厘米,随着气温下降,水位逐渐加深至40-60厘米。次年3月,当水温升高时,通过调节水深来控制水温,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调节的方法是:晴天有太阳的时候,水可以浅一点,让太阳晒晒水,让水温尽快上升;在下雨或寒冷的天气,水应该更深,以避免水温下降。

3.防止敌人伤害

肉食性鱼类(如黑鱼、鳗鱼、鲶鱼等。),老鼠,水蛇,青蛙,稻田里的各种鸟都可以捕食小龙虾。为了防止这些有害动物进入稻田,应该采取措施来防止它们。比如对于肉食性鱼类,可以在进水的过程中使用密网,将它们挡在稻田之外;对啮齿动物,应在稻田田埂上多设捕鼠夹和鼠笼,捕杀或用杀鼠剂毒杀;青蛙的有效方法是晚上抓;对于鸟类来说,主要的方法就是驱赶。

动词(verb的缩写)水稻栽培

1.水稻品种的选择

虾稻田一般只种中稻,水稻品种应是叶张角小、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的密穗型品种。

2.稻田布置

稻田整理的时候,地里还有很多小龙虾。为了保证小龙虾不受影响,首先建议采用稻田免耕抛秧技术。所谓“免耕”,就是水稻插秧前,水田不耕不耙;二是采用起垄的方法,即在虾沟附近的田面上围起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土埂,将环沟与田面隔开,便于田面布置。要求整个野外时间尽量短,避免长时间沟内小龙虾密度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施足基肥

对于养虾一年以上的稻田,由于稻田中有大量的稻草和小龙虾,分解后的稻草和小龙虾粪便为水稻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源,一般不需要施肥

水田水位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平时水沿堤,晒田水位低,虾沟是保证虾不受伤的保障。具体来说,3月份,为了提高稻田水温,促使小龙虾尽快出洞觅食,稻田水位一般控制在30厘米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温已基本稳定在20以上。为使水田水温始终保持在20-30,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提前避免其硬壳老化,水田水位应逐渐提高到50-60厘米。越冬期前的10月、11月,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为宜,使稻秆露出水面10厘米左右,部分稻秆可再生,避免稻秆完全淹没在水中而影响小龙虾的生长。越冬期要适当提高水位保温,一般控制在40-50厘米。

2.合理施肥

为促进水稻稳定生长,防止中期失力和后期早衰,使种群易于控制,建议施用既能促进水稻生长,减少水稻病虫害,又对小龙虾无有害影响的生物复合肥(具体施用量见生物复合肥使用说明书)。施肥方法是:先将浅田水排干,施肥前将虾集中在环沟内,有助于肥料在底泥中快速沉淀,被田泥和幼苗吸收,然后将田水加深到正常深度;也可以少量多次,分块施肥或根部外施肥。禁止使用氨水、碳酸氢铵等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

3。科学现场干燥

田间晾晒的一般要求是轻晒或短晒,即田间晾晒时,脚不会陷在田中间,田边的表土不会开裂变白。田晒后要及时恢复原有水位,尽量不要晒太久,以免长时间环沟小龙虾密度过大造成不良影响。

七、收获清单

1.成年虾捕捞

(1)垂钓时间第一季的垂钓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5月中下旬结束。第二季的捕捞时间从8月初开始,到9月底结束。

(2)捕鱼工具捕鱼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目尺寸以2.5-3cm为宜,以保证捕获成虾,幼虾能通过网目逃脱。成虾规格要控制在30g/虾以上。

(3)捕捞方式在虾稻合作养殖模式中,成虾的捕捞时间是关键。为了延长小龙虾的生长时间,提高小龙虾的规格,提高小龙虾产品的质量,一般要求小龙虾达到最佳规格后才能开始捕捞。垂钓方法:使用2.5 -3厘米的大网笼垂钓。刚开始钓的时候不用排水,直接把虾笼放在稻田和虾沟里,隔几天换一个地方。在捕获量减少的时候,可以把稻田里的水抽干,让小龙虾掉进虾沟里,然后集中在虾沟里关起来,直到抓不到商品小龙虾为止。收虾笼时,要挑选捕获的小龙虾,挑出符合商品规格的小龙虾,立即将幼虾放入稻田,不要挤压幼虾,以免伤虾。

2.补充幼虾

第一次收获后,根据稻田残留幼虾情况,每亩增加3 -4厘米幼虾1000-3000只。

(1)幼虾的来源采自周围的虾稻连作稻田或湖泊沟渠。

(2)幼虾的运输将挑选好的幼虾放入塑料虾筐中,每筐不超过5公斤,放一层

标签:
  • 小龙虾养殖
  •  
  • 小龙虾养殖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养龙虾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
    养龙虾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
    虾苗的选择:在当地购买优良的虾苗,并做好运输过程中的防风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养殖环境:养殖澳洲龙虾时,水温要保持在24-42度之间,溶解氧
    如何养龙虾
    如何养龙虾
    1.池塘条件:保证水质透明清澈,水深1m左右。2.施基肥:每亩施
    小龙虾怎么养
    小龙虾怎么养
    建设地点:养殖小龙虾时,选择水资源丰富的池塘建设养殖场地
    鱼苗常见敌害的防治
    鱼苗常见敌害的防治
    鱼苗常见的敌人包括甲虫、水螅、蜈蚣和小龙虾。甲虫可以
    龙虾多久可以长大
    龙虾多久可以长大
    在自然环境中,龙虾一般在生长6-12个月后达到性成熟。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