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斑点叉尾鮰养殖效益因素及对策


  根据泰兴市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情况及笔者的实践,发现在养殖斑点叉尾鮰过程中存在“三大因素”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即疾病因素、生化因素、人为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和防范。
  一、疾病因素
  鱼病是影响斑点叉尾鮰效益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寄生虫病、细菌、病毒性疾病。
  1.寄生虫病主要有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口丝虫病、水蛭病等寄生虫疾病。
  防治方法:可任选以下的一种。①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每亩1米水深350克(对小瓜虫不宜使用)。②混杀王:每亩1米水深20~30毫升和水50千克稀释均匀泼洒。③鱼虫内服净:150~200克用面粉打成糊状搅拌在100千克饲料中,粘牢晾干,按鱼吃食量投喂,连喂2~3天。
  注意的问题:由于斑点叉尾鮰属无鳞鱼,一般情况下不用或慎用敌百虫,硫酸铜也不宜过量使用,否则容易造成伤害。
  2.细菌、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肠道败血症、病毒性出血病、柱形病、水霉病等疾病。
  防治方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①卤素类制剂均可,按不同种类的用药量连用3天,均匀和水泼洒。②土霉素拌饵投喂,每100千克饲料拌和180克土霉素制成药饵投喂,连喂10~15天。
  二、生化因素
  1.“泛塘”“泛塘”的前期征兆主要有:在正常投喂情况下,突然不吃或很少吃食;气温突然变化,暴雨前后天气异常时;水质过肥,水中藻类大量繁殖后死亡,水色突然变清,水体呈浓烈的腥味。
  防治方法:加强水质调控,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鲜活。利用生物链调节水质,在主养斑点叉尾鮰的塘口,放养适量的鲢、鳙鱼。建议:亩产量在300千克以下塘口,且未设增氧机,亩放斑点叉尾鮰400尾,鲢、鳙鱼100~150尾;亩产量在500千克以下且设增氧机的塘口,亩放斑点叉尾鮰700尾,鲢、鳙鱼150~200尾。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亩用量5~10千克,每月一次,以调节水体pH值。
  2.亚硝酸盐中毒在秋冬季,池塘水温突然变化,细菌分解作用停止,这时会出现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现象,可达0.5毫克/升,引起鱼类应激反应。鱼的血液颜色由红变褐,通常称为“褐血病”,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3天会出现死亡现象。
  防治措施: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情况。发生“褐血病”时,一是采取换水办法,换去老水1/3,有条件时一边排水,一边进水,以降低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二是施用氯化钠,每亩1米水深11.3千克,使水中氯化物含量达到10毫克/升,以降解亚硝酸盐含量。
  3.越冬期死亡在生产调查中发现,斑点叉尾鮰在越冬后会出现批量死亡情况。
  防治措施:加强越冬前后的投喂管理。在进入10月中下旬以后,因天气逐渐变冷,斑点*尾鮰不到水面摄食浮性颗粒饲料,应改投沉性颗粒饲料,以保证其在冬季的营养需求,膘肥体壮才能安全越冬。提高池塘水位,保持1.5米以上的水深,且能相对稳定。清除池塘过深淤泥,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发生。夏秋季节经常施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塘水质。
  4.化工、农药、城市生活污水影响一是化工工业废水排放;二是农田农药残留浓度大的污水或者是实现麦套稻耕作方式改变后,农田麦秸沤制的废水排放;三是城市生活污水在涨落潮时顺着潮水排入到养殖塘口。
  防治方法:加强水源管理,了解养殖区域内可能产生的各种污染源,每次进水时,认真观察水色有无异常、有无异味,严把进水关,在农田施用农药高峰期间暂停进水,以防万一。
  三、人为因素
  在养殖斑点叉尾鮰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也不应忽视。
  1.生石灰施用过量有的养殖户任意加大生石灰的剂量,比常规的养殖施用量还大,结果造成斑点*尾鮰死亡现象。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生石灰施用量,尤其在高温季节每亩1米水深的生石灰用量控制在5~10千克左右。
  2.机械性损伤由于斑点叉尾鮰无鳞,在拉网、运输、装卸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工具不适宜,极易造成斑点叉尾鮰皮肤擦伤,感染细菌而死亡。
  防治方法:拉网、运输、装卸斑点*尾鮰时,动作要轻、快,工具光滑不毛糙。特别是在从外地调进苗种下塘放养时,应用3%~5%盐水浸浴3~5分钟,防治细菌感染。
标签:
  • 鮰鱼养殖
  •  
  • 鮰鱼养殖技术
  •  
  • 鮰鱼养殖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一、技术简介   斑点叉尾鮰因具有食性广、生长快
    鮰鱼肠型败血症分析及防治技术(图)
    鮰鱼肠型败血症分析及防治技
        1.病原:鮰爱德华氏菌   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叉尾
    斑点叉尾鮰的浅漏水塘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的浅漏水塘养殖技
    美国黄鮰高产养殖技术
    美国黄鮰高产养殖技术
    小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
    小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