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灰露病的防治


传播途径和疾病条件包括夏季或冬季的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冬病原体以菌丝体的形式腐生于病残体中,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感染。当条件不利时,病部产生菌核,并在田间长期存活。当满足适宜条件时,菌丝生长并直接侵入或产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或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和衣物传播。当腐烂的病荚、病叶、病卷须和落下的病花落在健康部位时,就会发生这种疾病。菌丝生长的温度极限为4-32,最适温度为13-21。当温度高于21时,生长量逐渐减少,在28时急剧下降。该菌产芽温度范围为1-28,需要较高的湿度。该病原菌孢子在530即可萌发,最适温度为1329。孢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特别是在水中,相对湿度较低。 95%以上的孢子不发芽。被病原体感染后,潜伏期因情况而异。 1-4接种后1个月出现孢子形成,2d接种后7天出现孢子形成。生产中,在病原菌能够生存的条件下,只要湿度较高,温度在20左右,病害就容易传播。病原菌宿主多、为害期长、菌量大,防治难度大。

豌豆灰露病防治方法由于该病传染快、潜伏期长、易产生抗药性,目前主要采取生态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生态防治:温室重点降低湿度。夜间提高棚内温度,白天增加通风时间,从而减少棚内湿度和凝露持续时间,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2)及时清除病株,深埋或焚烧。

(3)一旦发现病株,立即喷洒50%苏克林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农力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丙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4000液倍液、50%混合硫悬浮剂600倍液。每710天1次,根据病情23次。对上述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使用6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多菌灵加凡扎马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注意药物轮换、交替使用,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上一篇:甜菜根储存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技巧
  •  
  • 农作物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