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养猪猪群和饲料的调控


集约化养猪要做好两猪群、两类饲料的调控。两猪群是指种猪群和商品猪群(从仔猪出生到出栏),两类饲料是指种猪饲料和商品猪饲料。这两方面的科学合理调控通过不同渠道影响集约化商品养殖场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两猪群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群体,是生产控制和疾病控制的实物。这两个群体有不同的生产目标和特点。但是,这影响到以种畜群为主导生产力量的商品群。因此,要想做好生猪集约化养殖的生产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种猪群的生产控制工作。

种畜群结构的管理和调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种猪遗传品种结构:选择性能优良的种猪和杂交模式,为商品猪生产打下良好的遗传基础,有可能生产出经济指标高的商品肉猪。没有良好的遗传基础,几乎不可能使商品猪具有良好的经济指标。因为:“特质=遗传+环境”。不同的性状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力。生殖性状属于低遗传性,产仔数、成活率等受环境因素(如管理、饲养、疾病等)影响较大;生产性状属于中等遗传力,20-30%遗赠

遗传控制,如屠宰日龄、日增重、料肉比等,这些性状中有70-80%是通过饲养管理来控制的;结构性状遗传性高,40-60%受遗传控制,瘦肉率、背膘厚度、乳头数等猪体结构。因此,要想获得较高的上市猪经济指标,就必须选择优良品种和杂交模式。生产性状和结构性状具有中高遗传力,易于通过品种改良。繁殖性状需要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获得。目前比较实用的模型杂交模型是“DurocLandraceDark Yorke”。同一品种不同品系的表现也不同。选择优良的品种和杂交模式是您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种猪群结构:

种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种猪健康、稳定、可持续、均匀、低成本地生产,提供更多优良的断奶仔猪。

掌握好种猪群群结构,是保持种猪群持续高指标稳定生产的基础;主要体现在日龄结构、公母猪结构、均匀生产、疾病结构等方面。保证各项管理指标正常执行的基础是保证资金正常运行的基础。

种畜群要有科学的日龄结构。一般应保持的日龄结构为:母猪,初产母猪15-17%,6胎以上13-15%,2-6胎65-70%。初产母猪和老母猪不仅产仔数和泌乳能力差,而且仔猪质量低于平均水平,上市猪的经济指标也随之下降,如生长速度、料肉比等.所以要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和断奶仔猪的质量,首先要使母猪群具有科学的日龄结构。

这就要求母猪群的更新要按照母猪更新计划认真执行。一般母猪存栏量在200-300头以下的猪场不宜自配后备母猪,300头以上生产母猪可从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或自配后备母猪。同时,减少种猪的引进也减少了疾病遗传的重要环节。根据生产母猪群结构和更新计划,结合纯种核心群,制定严格的繁育繁育方案和计划,确保更新计划的实施。

公猪群组群结构,公母比1:20-25,老、中、青相结合。建议公猪的使用寿命不超过2.5年。 3年。实践证明,中青年公母猪的后代活力和经济性能均高于群体平均水平。

平衡生产对猪场的经营管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均衡生产,才能保证工资、生猪周转、疫病控制、栏位使用、资金运作等计划和指标的有效落实。种猪群的均衡生产决定了整个养殖场的均衡生产。在生产实践中,要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包括每周、每月、每年的生产计划,登记率、产仔率、产仔率等目标计划。对于预定的计划,要找出原因,及时解决,以保证计划的完成率。

疾病结构控制:

各猪场的疾病结构存在差异。生产中要牢牢掌握猪场病害结构。疾病控制必须从种猪群开始。该病害是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养殖场的特点制定的。控制方案。包括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寄生虫病等四大系统疾病;

为控制该病,应以“提高猪群质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繁殖”为原则,制定和实施控制方案。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将营养、环境卫生、全进全出、消毒、疫苗接种、药物防控、疾病监测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预期效果。单一的指标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了合理的种畜群计划,其商品群也有了生产计划的依据。为确保屠宰计划的实现,需要对该群体进行科学管理,使相关指标逐步完成。

两种饲料的调节:

饲料的调节是从喂料量、喂养方式、饲料营养浓度等方面来计划、检查和调节的。

各种饲料营养成分的调控必须有一个系统的计划,即猪群对应各种饲料的营养配比满足该阶段的生产性能要求,还需要有计划的连续性和各阶段饲料的供应,是提高猪群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的重要方面。并且通过饲养实验来验证饲料营养配比的结果,该结果是根据经济效益而不是饲料价格来选择和评价的,高价或低价饲料不一定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猪群结构稳定的猪场,其饲料供应和各种饲料的比例应该相对稳定。如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方面的数据异常,应尽快排查原因,及时解决。饲料的供应量必须以猪群的预估供应量为准,不能算在供应量之后,尤其是种猪群的饲料供应计划。饲料过量或不足都会降低生产性能或增加成本,从而降低饲料效果。 #p#页面标题#e#

同一种商品猪饲料供给结构会产生不同的饲养效果,影响饲养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合理分组、遗传结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尤其是慢性呼吸道、胃

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等,在检查饲喂效果时必需查明与之相关的条件进行分析。

  针对您的猪场,饲料实验数据是您进行饲料调控的宝贵参数。这一项工作有必要认真正确地去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宜的实验方案,尽可能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错误的数据信息比没有数据更可怕。

  一、生产指标:

  公猪:母猪=1:20

  公母猪使用年限分别为2—2.5年,3年

  母猪的产胎数:2.2胎

  窝均活仔:10头

  配种分娩率:85—88%=86.5%

  每头纯种母猪年提供6头合格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入选后60天配种结束,配种体重115—120g,大于210日龄

  仔猪出栏率:170日龄,24.3周,体重95—100kg=97.5kg

  全群料肉比:3.50:1

  商品料肉比:2.85—2.90=2.875:1

  全群平均日采食量:1.52—1.62kg/头.日

  按自供繁殖父母代母猪,其它种猪引入的原则杂交模式:杜洛克×(长白×大约克)

  二、种猪群结构生产量预算:

  1、种猪群结构生产量预算:

  生产母猪:523头,其中LY491头,Y32头

  生产公猪:27头,其中D25头,L2头

  后备种猪:

  LY母猪:由本场自繁提供,90%合格率,每年更新164头,需提供182头,每月提供15.2头常年存栏31头。

  Y母猪:每年更新1l头,需提供12头/年,月均存栏2头。

  D公猪:每年更新1l头,需提供12头/年,月均存栏2头。

  L公猪:每年更新1头。

  2、种猪群常年存栏结构:

  生产母猪:523头,其中LY491头,Y32头

  生产公猪:27头,其中D25头,L2头

  后备母猪:

  LY 31头/月,年供182头,更新164头;

  Y 2头/月,年供12头,更新ll头。

  后备公猪:D2头/月,年供12头,更新11头,L1头/年

  合计种猪存栏:523+27+31+2+2+1=586头

  年需引入种猪:L个1头,D个12头,Y个12头,合计25头

  3、生产量结构预算略

  4、饲料供应计划参数略

  其中种猪料1840kg占全群20%,因种猪更新或调整可在18—22%变动。

标签:
  • 学习养殖
  •  
  • 养殖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猪不吃食没精神躺着怎么办
    打针:猪不吃饲料,可能是发烧引起的。将药物连续注射到肌肉
    公猪怎么配的
    公猪怎么配的
    1.繁殖地:交配地应平坦安静,周围无任何突出的尖锐物体。2.
    猪吃啥
    猪吃啥
    猪是杂食动物,吃青草、草籽、浆果、红薯、甘薯、蔬菜、谷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合圈怎么防止猪打架
    为了防止关圈时猪打架,可以在猪身上喷醋或酒精溶液,掩盖猪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及方法
    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繁殖是保证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猪心怎么洗才干净
    用清水冲洗猪心外面。如果难以清洗,将猪心放入面粉中,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