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养殖之幼体的发育


  锯缘青蟹胚胎刚孵出的幼体称溞状幼体(用“Z”表示)。溞状幼体期需蜕皮5次,分5期,环境条件不适或饵料量不足、质不佳时也有延期情况发生,然后,发育成大眼幼体(用“M”表示)。大眼幼体一期,蜕一次皮变成幼蟹。完成整个幼体发育共需蜕皮变态6次。在水温26~29℃时,约需23~24天发育成幼蟹。
   1.溞状幼体
  刚孵出的幼体很小,其貌似水溞,故称溞状幼体。其身体略呈三角形,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具额棘、背棘各一根,较长;侧棘1对较短。腹部各节具棘。口器及消化道出现,开始摄食,尾节的后缘棘有辅助摄食的功能。营浮游生活,具强的趋光性,喜聚集于光线较强的地方。颚足的羽状刚毛为主要的浮游器官,头胸部的棘刺也有增强浮游的作用。颚足的羽状刚毛数量随着幼体发育而增多。可根据第一、二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等特征来鉴别各期溞状幼体。
   2.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由第Ⅴ期溞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来,也称之为“蟹苗”。因其一对复眼着生于很长的眼柄末端,露出在外而得名。
   大眼幼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呈淡黄色或粉红色且透明。身体背腹较扁,外形开始近似成体,惟其腹部尚未弯贴在下方。其全长约3.55毫米,头胸甲长2.1毫米,头胸甲宽1.75毫米,腹长1.53毫米。头胸部背棘和侧棘均已退化消失,头胸部后缘拉长呈大角1对。眼柄伸长。触角2对即第一、二触角。口器发育已趋完善,由1对大颚,2对小颚和3对颚足组成。额棘尖锐,长于第一触角而短于第二触角。5对步足发达并具刚毛,其构造与成体也很相似,也由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指节等7节组成。第一步足指节呈钳状,称螯足,适于捕食;第二至第四对步足指节呈爪状,为爬行的主要器官;第五对步足指节较扁,但尚未具游泳功能。
   腹部狭长,共7节,尾叉消失,仅第五腹节后侧缘保留指向后方的刺1根。具5对发达的游泳器官——腹肢,其外肢均生有刚毛,内肢具有弧状小刺3根。
   大眼幼体为浮游生活向底栖生活的过渡类型。幼体的形态既能适应于水中迅速游泳,又能适应底栖爬行。食性以肉食为主,杂食为辅,喜食贝、虾、鱼等碎肉,性凶猛,能捕食比其本身还大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在饵料不足时,常会互相残食。在游泳中或静止时,都能用螯足主动捕捉食物。
   3.幼蟹
  大眼幼体索饵洄游到岸边后,经一次脱壳,腹部弯贴在头胸甲腹面,即变态为第一期幼蟹。幼蟹的形态构造与成体相似,头胸甲长约2.8毫米、宽3.6毫米,需再经多只蜕壳才逐渐长成成蟹。
   幼蟹喜栖息在河口或内湾,营底栖生活,能爬善游,涨潮时觅食,退潮时穴居。幼蟹长大后,才离开岸边水草地带向深处移动。幼蟹的生长与水温、盐度、饵料等环境因素有关。适于幼蟹生长的温度为18~31.5℃,最适水温为30℃左右,盐度以15‰~20‰为宜。当生长条件适宜、饵料丰富、生长就快,蜕壳频率也高,蜕壳后体形增幅也大;反之则生长慢。幼蟹生长历时约4个月左右。
标签:
  • 青蟹养殖
  •  
  • 青蟹养殖技术
  •  
  • 青蟹养殖方法
  •  
  • 海水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如何挑选青蟹
    如何挑选青蟹
    看反应:新鲜的青蟹在接受外界刺激后会产生应激反应,而不新
    水蟹和青蟹的区别
    水蟹和青蟹的区别
    水蟹和青蟹没有区别。水蟹是一种次品蟹,蟹肉少,蟹肉和蟹壳
    青蟹和大闸蟹的区别
    青蟹和大闸蟹的区别
    物种差异:青蟹属于梭子蟹门青蟹节肢动物,而大闸蟹属于弓首
    青蟹怎么挑选肥
    青蟹怎么挑选肥
    测力:胖乎乎的青蟹长得壮,反应快,躲闪灵敏。逆光观察:用手电
    青蟹养殖方法
    青蟹养殖方法
    1.定期检查池塘:每天早晚检查池塘,查看池塘状况和青蟹生长
    青蟹如何养殖生长快
    青蟹如何养殖生长快
    1.养殖环境:养殖青蟹,要在远离工农业的地方建池塘,引入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