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摘要:从台湾购进鞍带石斑鱼苗3990尾,于5亩池塘中养殖试验研究,养殖326天,收获最大个体达3200克,收获数量1675尾,成活率42%;产量1842.5㎏,产值301500元,利润156240元效益明显,表明鞍带石斑鱼是能在池塘养殖,且生长速度快,抗病力与适应能力强。 
   
   主题词:鞍带石斑鱼 池塘 效益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etus)台湾叫龙趸石斑,俗称龙胆或龙顶石斑。属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澳洲,我国广东、海南、台湾也有发现。它为暖水性鱼类,喜栖息于珊瑚礁,岩石洞穴,石砾底质海区。以底栖甲壳类及鱼类为食。由于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据闻在日本此鱼是一种补品,尤其是相扑、摔跤及拳击选手在赛前一星期必需食用此鱼,可增强体力及耐力,为海鲜中之极品。一九九五年台湾地区取得该鱼人工繁殖成功,并陆续量产鱼苗。其人工养殖在台湾得到发展,近几年,福建、广东、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也开始引进开发鞍带石斑鱼人工养殖,笔者于2003年10月26日从台湾购进鞍带石斑鱼苗,在高位池塘进行养殖,经一年养殖探讨,取得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及配套设施 
   
   试验池塘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日新村委会排港村市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原为高位虾池。本试验用池塘1口,面积5亩,池塘水泥护坡,池底铺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池塘配套2台1千瓦水车式增氧机,池底设置U形水泥槽,水泥方砖为人工鱼礁。 
   
   2、放养前池塘处理 
   
   池塘收完虾后,用水冲洗,然后曝晒数天,然后进水浸过池底面,用10ppm强氯精进行底、壁消毒,48小时后继续进水达80㎝深,用沸石粉与白云石粉各15ppm培藻与调控PH值,待水色起来后使用虾乐健活菌王1.3ppm兑水全池泼洒,保持及稳定水色。 
   
   3、鱼苗投放 
   
   于2003年10月26日从台湾购进,共3990尾,平均体长11㎝,平均体重25克/尾,用泡沫箱包装空运至海口美兰机场后用车运抵养殖场,开箱后经调节水温一致后投放下池塘。 
   
   4、饲料与投喂 
   
   本试验采用的饲料为下杂鱼,新鲜或冰冻品,根据鱼体大小,前期一般要将下杂鱼切块投喂,冰冻下杂鱼要经解冻后才投喂,不管是鲜或冻冰品都要保证不变质。 
   
   投饲方法:投苗下池塘的第二天开始试投喂,投喂量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来确定,以鱼吃达七八分饱为宜。每次投喂采取慢-快-慢方式并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定质投饲。每次投喂前发出投喂信号(敲池壁)并逐渐形成习惯。 
   
   投饲次数:前期2个月,每日1次,后期连续投喂2天,停1天或投喂1天停1天。高温及低温天气则间隔2-3天投1天。鱼不上浮抢食,则不投饲。 
   
   5、水质测定及调控 
   
   定期检测池水PH、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等理化因子,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EM和底改霸王等来调控水质,保持水质肥、嫩、爽,保持水色绿色或黄绿色。 
   
   添换水:主要根据水质是否稳定而添、换水,前期主要添水,中后期每隔5天换一次水,换水量8%-20%。高温期则多换水。 
   
   增氧:前期及白天一般不开增氧机,中后期主要是在晚上开1-2台增氧机。 
   
   6、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 
   
   在鱼类易发病季节定期用二溴海因消毒水体,并在饲料中添加中鱼尼考、维生素C等药物拌饵投喂。 
   
   在冬季易发生寄生虫病,每半个月使用“美舒添”、阿维菌素等防治寄生虫病。 
   
   投喂的饲料保持新鲜,不变质。 
   
   二、结果 
   
   于2004年9月15日一次采用拉网收获,最后排干水捕捉,收获产量、规格、存活率、饲料系数见表1,经济效益分析见表2。 
   
   表1 鞍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投放及收获情况表 
   
   投 放 收 获 养殖天数 成活率% 投喂料㎏ 饲料系数 
   
   日期 数量 规格 产量 数量 规格 
   
   2003.10.26 3990尾 25克/尾 1842.5 1675 1100㎏/尾 326 42 10870 5.9 
   
   注:水温17.1—33℃,PH8.4—8.8,比重1.018—1.022 
   
   表2 经济效益分析表 
   
   产量㎏ 产值元 支 出 利润 投入产出比 
    
   种苗 饲料 工资 油料药物及其他 小计 
   
   1842.5 301500 91000 21760 7500 25000 145260 156240 2.08 
   
   三、小结与结论 
   
   1、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利用池塘进行养殖鞍带石斑鱼是可行的,本试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是可行的。鞍带石斑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本试验326天,最大个体达3200克/尾)、抗病力及适应能力强、易养殖等特点。 
   
   2、本试验的经济效益是比较高的,其收获鱼1842.5㎏,产值301500元,平均每㎏鱼售价163.64元。利润156240元。生产1㎏鱼的成本为18.84元(其中种苗49.39元,饲料11.81元,电费、药品及其他13.57元,工资4.07元),平均利润为84.80元/㎏。而如果养达5㎏/尾以上再销售,效益会更好。 
   
   在生产成本中,种苗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2.6%,因而如何在生产中把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加强管理,提高成活率,是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保证。 
  
   3、本试验的成活率偏低,仅达42%,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鱼苗进塘后前半个月内出现一部分死亡,这可能与鱼进塘时空运时间过长,装箱前捕捉、操作造成机械损伤,进塘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
   ②由于寄生虫(包括锚头鳋、白点虫)大量寄生。叮咬造成鱼体出现严重的赤皮病死亡几百尾。主要原因是在管理中思想麻痹,不及时用治虫药预防与治疗而造成。寄生虫病主要是水温低于24℃以下容易发生,且要每半月采取预防措施杀虫一次或经常检查鱼体发现有少量寄生虫时及时杀虫,一般不会造成死亡;
   ③因天气闷热,晚上又不开增氧机,造成一次缺氧,死亡了几百尾,主要原因是管理跟不上,缺氧造成,只要加强管理,前期一般可不开增氧机,中后期晚上开增氧机即可;
   ④高温期投饵不注意,也造成死亡百尾一次。主要原因是鞍带石斑鱼是温带品种,对高温就不太适应,加上连续投饵造成鱼食过饱而出现死亡,只要在水温超过31℃时采取投一餐饵,停2-3天再投即可。
   ⑤此鱼有互相残杀的习性,当出现大小不均的时候,大的会食小的,也会损耗一部分。 
  
   4、本试验收获鱼大小相差较大,大的达3200克/尾,而小的只有400克/尾,主要原因是该鱼有抢食的习性,投饵时往往是大的,活力好的抢到食食的饱,而小、弱的往往吃不饱或吃不到食,结果随时间的加长,大小会越来越明显,解决此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适时分级,一般前期每半个月至1个月分级一次,中后期每2-3个月分级一次。另外还可在投放鱼苗前半个月投放一定数量虾苗,让小的、弱的在抢不到食时捕食虾苗,可减少个体的不均匀。 
   
   5、本试验使用的饲料全部是下杂鱼,如果要大面积推广养殖,下杂鱼肯定供应不上,因此,试验使用配合饲料养殖,是非常必要的。 
   
   6、本试验发现,影响该鱼的病害主要是寄生虫病和赤皮、皮肤溃疡。本试验采取定期每半个月用杀虫剂“美舒添”或“阿维菌素”一次防治寄生虫病和定期用二溴海因消毒水体,定期投喂药饵(中鱼尼考),严重的涂擦药膏,防治赤皮、皮肤溃疡效果明显。 
标签:
  • 石斑鱼养殖方法
  •  
  • 淡水养殖
  •  
  • 石斑鱼养殖技技术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殖效益分析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
    网箱养殖石斑鱼   石斑鱼养殖因其利润空间大成为养殖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为我国南海沿海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南海四面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该项目实现了全套高度节水型、健康型、环保型、实用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苗成活率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
    文/海南正强 朱行超 前言:由于近几年病害多、虾难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