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孵化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


近年来,石斑鱼孵化(把石斑鱼鱼卵放入孵化袋中,待2~3天后放入外塘,投喂饵料,一直长大至3筛)在海南、广东等地逐渐进入规模化阶段,但由于技术、天气、操作等因素,造成石斑鱼孵化成功率低,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将石斑鱼孵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图1  石斑鱼孵化塘
一、为什么石斑鱼孵化前期,开袋时很多(一烧杯几十尾),3~5天后越来越少?
1、刚开袋的鱼苗,从袋里投放到池塘,环境变化大,会有一个应激过程,将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如果小鱼活力好,池塘的水质好,通常成活率高,反之则成活率低。
2、开袋后的鱼苗,卵黄囊里的营养已经消耗殆尽,此时便需要摄食饵料来补充能量,俗称“开口”,这时饵料的适口性决定了鱼苗能否成功摄食。一般鱼苗的口裂只有60μm,刚开袋的小鱼主要摄食对象为悬浮饵料、藻类和小型轮虫。如果池塘中轮虫过大,水的透明度高,藻类过少,水里的悬浮饵料又少,小鱼就很难“开口”。俗话说:“吃的东西多,肯定开口容易”,建议开口当天泼洒“利饵多”+“水产诱食酵母”来解决这一问题,超微粉碎,适口性好,悬浮时间长,而且能培养轮虫。
3、气泡病也是一个大问题,水里藻类过旺,水体表面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很容易发生氧气过饱和,此时水体的pH值也会超过9.0。而刚开袋的小鱼苗往往在水体的上层,很容易因为氧气过饱和发生气泡病损耗掉,所以预防气泡病尤为重要。适当补菌补碳(“利菌多”+“活力碳”),稳定水体,避免藻类过量繁殖,也可维持正常的pH值。
二、孵化中后期的几个问题
1、青苔
孵化过程中,随着轮虫越来越多,藻类就会越来越少,水就会越来越清。如果处理不好,青苔就会暴发,过多易缠绕鱼体,死亡腐烂以后大量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导致“漂鱼”。如何防治青苔,就很重要了。如果池塘经常长青苔,孵化前全塘进水20~30cm,全池泼洒“苔藻净”浸泡塘底,彻底消灭池塘底部的青苔种子,再肥水,能有效避免青苔生长。如果孵化后期青苔已经少量长起来,可以在有青苔的地方泼洒“底居安”抑制青苔,“利菌多”和“利生多”也可以有效抑制青苔生长。
图2  青苔缠鱼
2、水变
前期的水变,基本上都是轮虫繁殖起来后水“掉清”和喂虫之后的水变浓变浑。前期的“掉清”可以少量多次的补肥补菌“藻安生”+“利菌多”,促进藻类的生长;中后期需要水质清爽,也是以补菌为主,“利菌多”+“利生多”促进有机质分解,足以让水质清爽、稳定。
3、营养不足
鱼苗在“开翅收翅”阶段(背鳍第二鳍条和胸鳍左右2个鳍条从鱼体内长到最长然后收回,其他鳍条全部长出,达到正常长度的过程),生长速度快,对营养的需求也大,营养不够,生长慢,抵抗力弱,更易发病。“激活”+“营养快线”营养全面,可以让鱼苗更好更快的生长。
4、喂“虫”(轮虫和“跳溞”)后“漂鱼”
喂虫是养殖中重要的一关,很多在喂虫后两三天,鱼就出问题了。为什么这个时候容易出问题呢,究其原因如下:(1)石斑鱼苗本身肠胃弱,虫又是从鸡粪塘里培育出来的,没洗干净,鱼苗就很容易感染细菌出现肠胃病,以至于体质差、开始出现“漂鱼”。所以一定要把虫洗干净,可以用“优肽”洗虫,去除虫里的细菌。(2)喂虫后水变浓,悬浮颗粒多,弧菌等大量繁殖,导致鱼苗感染后出现“漂鱼”,“利菌多”+“利生多”补菌,分解有机质,使水清爽、稳定。
图3  喂虫后“漂鱼”
5、返底
孵化后期,特别是抓鱼前几天,池塘经过半个多月养殖,藻类也经过了几个生长周期,新藻生长,死藻老化沉底,喂虫后的一些死虫也和死藻一样堆积在塘底发酵。赶上风向变化、天气变化或者昼夜温差变化引起上下层水对流,池塘底层的毒素等有害物质就会返到水中,鱼就“漂了”。怎样预防返底,其实就是怎样改底,还要安全无刺激。“底居安”+“底加氧”,降解底层死藻死虫,增氧解毒防返底。
标签:
  • 养殖石斑鱼
  •  
  • 学习养殖石斑鱼
  •  
  • 石斑鱼养殖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殖效益分析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
    网箱养殖石斑鱼   石斑鱼养殖因其利润空间大成为养殖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为我国南海沿海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南海四面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该项目实现了全套高度节水型、健康型、环保型、实用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苗成活率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
    文/海南正强 朱行超 前言:由于近几年病害多、虾难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