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期的确定与产量的关系


由于各地气候不同,玉米的适宜播期并不完全相同,需要仔细把握。一般情况下,当土壤表层510厘米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为播种时机。

一、影响播种期的因素1、温度

低温对玉米出苗不利,有时还会造成冻害。秋霜常使果穗不能正常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其他条件适宜时,玉米发芽、出苗主要由环境温度决定。当水分和氧气适宜时,温度越高,发芽、出苗越快。推迟播种有利于出苗,但在生长季节短的地区,推迟播种容易遭受秋季低温和霜害,种子不能正常成熟。因此,在生产中,常以耕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所需的时间作为玉米播种的指标。

2 、水分

玉米的发芽和生长需要适当的水分。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季干旱常影响玉米的及时播种;山东、河北等省份,夏玉米苗期恰逢雨季,易发生“芽涝”;在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春玉米常因播种期不当,会造成玉米抽雄、开花期干旱,影响玉米高产。

3 、日照

玉米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对生育期有一定影响。南方树种北移,生长期会延长,北方树种南移,生长期会缩短。我国北方生长期短,南方品种移至北方种植。一般不宜晚播。由于南方生长季节较长,北方品种南移种植时,一般可在春、夏播种,也有的可在秋季播种。

4、 地势和土壤

在同一纬度,随着海拔的升高,生长期延长,玉米播期也要相应调整。由于盐碱地地势低洼,土壤含水量较高,春季地温上升缓慢,因此应适当推迟播种。耕层地温达到13-14为宜。但雨后播种,导致表层土壤盐分下降,毛细水会上升到地表,导致盐分浓度增加。

5、品种熟期

晚熟品种生育期长,丰产潜力高,适宜春季播种。但在生长季节较短的地区,必须强调早播,否则不能及时成熟。早中熟品种由于生长期较短,一般可在夏、秋季播种。在晚播的情况下,晚熟品种不能正常成熟,产量不如早熟或中熟品种。

二、播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 产量

由于播期推迟,播种越晚,产量越高,末期产量达到最大值。如果4月22日产量为100%,那么每推迟播种7天,相应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5%、12.0%和13.0%。构成产量的穗数、粒数、千粒重三个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受土壤湿度、地温、保苗措施、空秆率的影响玉米播种期间。收获时略有差异,但并不显着。随着玉米播期的推迟,每穗粒数有规律地增加,相应的每穗总粒重也随之增加,达到了显着标准。

2 、植株形态

不同播期玉米植株形态略有差异,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株位和穗位依次增加,节数和根数略有减少。但各播期植株叶片数为22-23片,基本不变。不同播期处理,第12片叶出现时单株叶面积与群体叶面积基本相同。 12片叶展开后,由于播种处理较晚,同叶龄植株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旺盛,不同处理间叶面积差异明显,从而影响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叶面积指数(洛杉矶)。播种越晚,LAI值越大,药效持续时间越长。

3、干物质积累

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 4个播期处理中,群体和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在1-12片展开的叶子时,干物质积累几乎没有差异。从12叶到全叶,干物质积累迅速增加,且差异显着。播种越晚,干物质绝对量增加得越多。早播时,叶片、叶鞘和茎的干物质积累较早达到高峰,但随后迅速下降,积累量显着减少。晚播时,植物各器官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的时间较晚,但始终保持稳定生长,增加了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

4、 籽粒灌浆

气象条件,特别是气温,对籽粒灌浆影响显着。由于播期推迟,有效灌浆时间延长。玉米灌浆期昼夜温差累计值与灌浆天数呈正相关。昼夜温差越大,灌浆持续时间越长,千粒重最高。

三、总结:玉米播种有“春是日,夏是时”“夏播早,越早越好”的说法。春播时间为4月中下旬。 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套种玉米。选择优良品种和种子后,适时播种,可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一般认为,当土温达到10-12至少5-10天后即可播种。播种时理想的土壤含水量为70%75%。在土壤墒情较差、干旱期较长的年份和地区,播种时需进行灌溉或水培。另外,在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期,如抽雄前15天至抽雄后15天,可调整播期,避免季节性干旱。中早熟品种适播期较长,可根据气候、土壤和综合生产情况选择播期。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方案
  •  
  • 农作物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