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涛:点石成金玛瑙加工年售5000万


在辽宁省阜新市的玛瑙行业的曹志涛,他刚入行的时候,就因为爱面子,不懂装懂,花15万买回来一堆废料,可后来他硬是在这批废料上找到了商机,让15万元变成了千万元。如今,他现在靠着玛瑙实现了年销售额五千多万。
[致富经]创业中国·辽宁人物(6)“点石成金”的创业奇人(20131118)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9月25号这天一大早,有人告诉曹志涛,新到了一批玛瑙原料。

  曹志涛:看起来今天还挺热闹,这么多人。

  辽宁省阜新市十家子镇玛瑙经销商陈英春:这就是新到来的。

  曹志涛:那你给我留的料在哪儿?

  辽宁省阜新市十家子镇玛瑙经销商陈英春:这是留的。

  在这里曹志涛是最受欢迎的顾客。一斤八十多元,一块几千元的石头,经过他的手之后,有可能卖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因此他也是出了名的敢出高价买料。经销商来了新料,都要留给曹志涛先挑,然后再卖给别人。

  辽宁省阜新市十家子镇玛瑙经销商陈英春:曹老板出的价格比较高,别人给不上这个价位。

  辽宁省阜新市十家子镇玛瑙经销商迟普生:他出的价格就到位了,最高了,别人做不出到他那个价格,来谁家进料,进好料,必须先给他打电话。

  阜新是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市场,在这个行业里,提起曹志涛,人们说他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他赚钱的眼光让人佩服。

  辽宁省阜新市十家子镇玛瑙经销商迟普生:我的眼光没人家眼光看的远。这块料,搁他的手出来就值钱。反正玛瑙界的基本上都服了。

  在当地曹志涛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刚入行的时候,他曾经在一种根本没人用的石头上发现商机,几毛钱一斤的玛瑙料做出的摆件,一件就卖到几十万元,让业内称奇。他曾经发现一块举世珍宝,从那之后名声大振。

  每一次出人预料的举动之后,他的财富都会暴增。曹志涛是怎么做到的呢?

  曹志涛是辽宁省阜新市人,29岁时,去深圳在玉器厂打工,雕刻翡翠摆件,没过几年,已经是深圳小有名气的玉雕师,十几年时间积攒了百万积蓄。2002年,44岁的曹志涛,突然回到了阜新。

  2002年7月,这个玛瑙市场发生了一件轰动的事。

  曹志涛带着现金,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后,看了看几块石料的外表,一出手就是15万元,买下了30桶玛瑙原料。当时15万元在当地可以买一套三室一厅的楼房,别人都是买几十斤,没人这样进货,市场上的人都感叹来了个大老板。

  曹志涛:因为我也有一种叫虚荣心,从深圳回来,一个人从外地回来了,带着资金搞玛瑙厂,一出手还挺大方。想给他们留一种印象,有人敢出手,挺大方,证明说这个老板有一定的实力。

  可此时信心满满的曹志涛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玛瑙石料的陷阱。

  这天,曹志涛准备剥皮加工这批石料,他切开一块石头,发现这块玛瑙料有点不对劲。

  曹志涛:切了一块,怎么会这样,外表不是挺红的吗。。里外的变化怎么这么大,就是当初看外表那种,那种红皮子到里面一点都没有,说不好听的话,就像纸那样薄,假如说一抛光这种红就不见了。

  曹志涛的妻子苏宝霞:人家说这料这哪是料,这不就是石头吗,哪是啥料啊。懂的人就说,这料不能使。

  原来内行人都清楚,这种透明度好,颜色对比强烈的是雕刻用的玛瑙料,这种没有透明度,颜色发暗,没有颜色变化的是没法用来雕刻的,曹志涛却没看出来。买的料是废料,这事一下子传开了,同行都说曹志涛这十五万算是白扔了。

  曹志涛的同行:我们雕刻用,基本上用不上。当时大家就是废料,根本用不了,放到一边,这一次肯定是赔了。

曹志涛  曹志涛:人家这么一说我根本就不信,我还寻思你根本就不懂。我是闯过江湖的人,难道说在这小河沟里头能翻船,就根本没把看料当回事。

  曹志涛不服气,又偷偷的一口气切开了十几块,可石料一块块切开,曹志涛的希望也一点点破灭了。他发现所有的石料都一样,中间没有颜色,花纹也很乱。

  曹志涛:想出名没出了,结果丢了这么大一个脸,那不是小脸啊。自以为是吧,装,不懂装懂,还说买什么料,你看傻了吧,真的就等于说给我了几个大耳光一样,心里头难受,脸上真的火辣辣的。

  那么连玛瑙料都看不懂的曹志涛,为什么要作玛瑙这一行呢?

  阜新是全国最大的玛瑙原料产地之一,当时一斤玛瑙原料只要几毛钱,很少有人把玛瑙当作宝石来精雕细琢,市场上中高档产品少。曹志涛想,把自己多年雕刻翡翠的技艺用到玛瑙上来,一定是个机会。

  曹志涛:大家对这玛瑙不太熟悉的时候。在翡翠被人们炒到很高价格的时候,大家又想有装饰物,喜欢带点有文化特色的装饰物,这个期间我的玛瑙产品的注入,就等于说在市场上填补了一个空白。

  原本以为发现了商机的曹志涛,一回来就栽了个大跟头。买料看走眼这事不光是赔钱的问题,爱面子的曹志涛也会在同行里也抬不起头。可两个月后,曹志涛的这批石料不仅给他带来了财富,甚至还撬动了当地一个产业的发展。

  2002年9月,想出风头却栽了大跟头,曹志涛郁闷极了,他住到了工厂的楼上,一连二十天都没出门。那段时间,妻子发现曹志涛总是三更半夜就不见了人。

  曹志涛的妻子苏宝霞:睡觉睡着人就没了,我说你干啥去了呢,我一看在料那儿蹲着呢,瞅那点料呢。我说那你瞅啥,这料啥也不能做,你瞅也没用啊。

  当时玛瑙、翡翠的雕刻,都是利用颜色的变化,从石头的外面往里面一层层雕刻出立体的造型。住到工厂的那二十天里,曹志涛把石头像这样一块块从中间切开,一共切开了两百多块石头,还总是在切面上画着什么。

  曹志涛的徒弟葛星泽:我就跟他说了一句,我说师父这批料都已经这样了,还画什么呀,没必要了。

  二十天后,曹志涛做出来一件东西,还视若珍宝一样,摆到了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可店员们看了这件东西,却很担心。

  曹志涛公司的经理刘冬云:比较以前传统的雕刻方式,就很怕这个东西大家不接受,会卖出去。

  可让她们没想到的是,几天后,这个东西还真卖出去,卖了3000多元,店员很高兴,等着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曹志涛。结果曹志涛一回来,发现东西不见了,非常生气。

  曹志涛通过门店监控和会员记录,找到了买走东西的顾客。

  顾客陈爱民:就把我找着了说啥呢,他想要回去哪有这个道理,给拿回去。

  经常逛玛瑙市场,又没见过相似的东西,陈爱民很想自己收藏,接下来,曹志涛又连续找了他很多次。

  顾客陈爱民:说这是不卖的东西,他想收藏的,想留作一生的纪念的。多次求我,我没法了又还给他了。

  曹志涛软磨硬泡,又送给了陈爱民两件玛瑙摆件,才算把东西要回来。可用废料做出来的东西,曹志涛为什么一定要追回来呢?这背后隐藏着曹志涛的一个财富计划。

  2002年11月,曹志涛带着《知足者常乐》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结果一鸣惊人,获得了最高奖金奖,而类似创意的作品获奖在阜新还是第一次。这条消息震惊了阜新的玛瑙届,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了曹志涛的玛瑙摆件上。

  曹志涛的同行王磊:曹大师工艺也好,设计想法也好,他就把它往上推,做出来的东西比较完美。

  曹志涛的同行于杰:因为这是国家级评委给评的这个奖项,它获奖之后。有很多人也要去学这个东西,想去仿他。。同行的也认可了,时间长了之后就有很多收藏的人。

在辽宁省阜新市的玛瑙行业的曹志涛,他刚入行的时候,就因为爱面子,不懂装懂,花15万买回来一堆废料,可后来他硬是在这批废料上找到了商机,让15万元变成了千万元。如今,他现在靠着玛瑙实现了年销售额五千多万。

  曹志涛:假如说这件作品要是能够被专家看好的时候。等于说什么呢,当时这件知足常乐只是一件商品而已,现在他变成一件作品,一件艺术品,那可以说就这一件作品就很值钱了。不但我这批料能救活了,而且类似这样的料我回去还要大批量的去进了。

  获奖没多久,这种巧用玛瑙横切面天然颜色和花纹进行雕刻设计的方式,受到了很多顾客和收藏者的追捧,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很多人开始模仿。

  曹志涛:把这个料细细看,只有细看的时候把料读懂了,它才能给你一个最佳的方案。

  口吞日月,勾勒几笔猴子出来了,这是现来的灵感。

  而曹志涛凭借自己雕刻翡翠的功底,用这批石料又作出了很多件作品在国内获奖。

  在玛瑙届,名气一响,黄金万两。曹志涛设计出的类似风格的作品,很多都被高价收藏。那批石料也让曹志涛大赚了一笔,一年就实现了销售额1000多万。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就见到了一件,在2003年卖出了28万元的玛瑙摆件。

  曹志涛的顾客敖金峰:应该是值。

  记者乌日娜:为什么?

  曹志涛的顾客敖金峰:应该是值。从收藏的角度来讲这个是一种绝版,就应该说一种绝版的东西。因为这个颜色都是天然的颜色,并不是说后天的东西,我朋友也来找过我,要买这个东西给到50万元,我没有卖。

  曹志涛不仅救活了那批玛瑙料,还使被人当作废料的玛瑙料变成了热门货。

  曹志涛经历了一次人生奇遇。都说玛瑙千斤为宝,一块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巨石,是不是真的玛瑙?又会价值几何?面对它,曹志涛做了什么呢?他又如何继续他的玛瑙财富呢?

  王福坤是宝珠村的农民,那些年当地允许个人上山采石料的时候。农活不忙时,王福坤就上山找玛瑙石料,卖给当地的玛瑙加工厂。2003年9月,曹志涛接到王福坤打来的电话,说在一个两米深的斜井内,发现了一块大宝贝。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宝珠村村民王福坤:越挖越大,挖不下来了。原来挖料没挖过这么大的料

  可是这回挖这个料呢,一挖这么大的我说这是啥呀。

  记者乌日娜:一整块是吗,你感觉?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宝珠村村民王福坤:就是一整块,完了我就给他打一个电话,我说二哥我们这儿挖一块大宝石。

  曹志涛:听到他说,我其实真的心里不相信。咱们所经历的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玛瑙。不相信,他又说得那么确切,包括那种玛瑙的特点什么的,说得都很准确。

  玛瑙形成的时间十分久远。大约一亿年多年前,地壳运动引起火山喷发,灼热的岩浆大量涌出,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终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结晶成了玛瑙。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产玛瑙,在我国的辽宁、云南都是著名产地。但是无论哪里产的玛瑙,都有千金为宝的说法。

  听到有一块大玛瑙,曹志涛很激动,带着疑问和好奇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这座山上。

  现在那个斜井已经挖成了一个大坑,仍然还可以看见一些散落的玛瑙石,当时曹志涛走进井里一看,大吃一惊。

  曹志涛:挖得有一米一宽,玛瑙你把它湿上点水以后,马上它整体就变了,你看这都变了不管从颜色黄的、深色的,还有它这种光泽度,这就是玛瑙。

  曹志涛判断,根据暴露在外面的大小,这块玛瑙至少要有几吨重,这回自己得到了一块大宝贝。他告诉王福坤这块玛瑙他要了,不要弄碎,先继续挖。

  我国很多地方产玛瑙,但玛瑙很少成矿,块头也不大。玉石界历来就有玛瑙千斤为宝的说法。而如果真是几吨重的玛瑙石,价值将不可估量。曹志涛很兴奋,他最大的疑问就是能有这么大的玛瑙吗?

  他立刻给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的三位专家打了电话。

  曹志涛:每一个人我问的话题是一样的。最大的玛瑙也不过就是七八百斤吧。就是听说。我说假如说要有一千斤的呢,他说要有一千斤的就能称个王,就可以称作玛瑙王。我说那我发现一块得有三四吨重的玛瑙,他们就好象商量过一样,不可能,那不可能。

  有了之前买料看走眼的经历,这回曹志涛担心自己再看走眼。保险起见,他把一小块石头送到了北京大学宝石检测中心。

  玛瑙石越挖越大,从最初估算的几吨增加到了几十吨。这时曹志涛听说有村民偷偷的砸下小块卖了钱,曹志涛更加确定了这块玛瑙石是真的玛瑙,但他对玛瑙王的想法却有了改变。

  曹志涛:我担心有很多未知的因素怕要发生。真的怕这玛瑙王弄坏。一个国宝级的物件,假如说我自己拥有它了,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那时候问号特别多。也想了得到的东西和失去的东西。

  面对这块大宝贝,曹志涛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这个决定带来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2003年10月,石头的鉴定结果的确是玛瑙,曹志涛松了一口气。想了两天之后,他给阜新市政府写了一封信。曹志涛认为这块奇珍异宝应该由政府保护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曹志涛: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拥有玛瑙王了,其他的地方再想打造什么玛瑙城,打造玛瑙之乡,没有办法跟我们去抗衡了,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反应,比方说生意好了,人气旺了,这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件事引起了市政府的重视,决定组织专人开采玛瑙王。2004年5月,在经历了7个多月日夜等待之后,玛瑙王被平安运下了山。最终这块玛瑙石重61吨,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目前为止世界最大的玛瑙石。阜新因为玛瑙王出名了,玛瑙王事件也让曹志涛几乎是一夜成名。

  辽宁省阜新市市民丁福山:媒体上一报道玛瑙王,人们直接就联想到曹志涛这个名字。

  曹志涛的同行王磊:阜新出名了,玛瑙人受益了,很多慕名而来,来看玛瑙王,看玛瑙王同时也采购玛瑙,我们也有一些利润。

  这就是玛瑙王,现在,它被放置在阜新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上,供人们观赏,成为了阜新市的一个标志。

  竞争激烈,他如何突围。什么样的作品,500万他还不卖,看曹志涛如何点石成金?两年时间,销售额从2000多万到5000多万。

  阜新被誉为“中国玛瑙之都”,玛瑙产量高,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玛瑙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巴西、乌拉圭等国外原料也涌向阜新。从事玛瑙加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这让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生存压力。激烈的竞争也一度让曹志涛一筹莫展,可2010年开始,曹志涛的销售额却年年增长,2012年突破了5000万元,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曹志涛的同行杨辉:对于赚钱方面他也是很有独到之处。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这也是他的精明之处。

  2010年的一次上海之行让曹志涛找到了从竞争中突围的办法。让人没想到的是,短短的两年时间,销售额就从2000多万元猛增到5000万元。2010年,曹志涛在上海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2010年,因为雕刻技艺出名,曹志涛的作品经由辽宁省推荐,获得了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机会,是世博会上唯一的玛瑙展品。这些用玛瑙石料雕刻的作品一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第一天,就以高价卖出了三件。

  这件玛瑙作品,曾经有人出价500多万元,他都没有卖。作品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就是在于整个作品是用一块玛瑙石雕刻完成,最薄的地方达到了0.6毫米。

  曹志涛:所谓的点石成金。赋予它一种人文的雕刻艺术了,叫天人合一了。我认为它更值钱。

  世博会后曹志涛顺势打开了台湾、香港等地的市场。参展世博会的成功,让曹志涛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几十年的设计和雕刻功底,这是大多数玛瑙企业很难同自己竞争的地方。“走精品的路子”,曹志涛立刻着手调整了企业的经营思路,以制作玛瑙艺术品为主,这吸引了很多藏家和顾客。2012年,曹志涛的销售额突破了5000万元。

  现在阜新玛瑙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值14亿元,成为了阜新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之一。

  辽宁省阜新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冯岩:树立全民创业的理念,需要曹志涛这样的一大批,创业典型人物,来带动全市的就业工作。

  编导:乌日娜

  摄像:王 浩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驼奶产业淘金第一人江洪海
靠卖骆驼奶赚钱的致富经 :骆
要说在养殖行业,做乳品养殖的养殖户大多都会选择养奶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蜂改变命运年售600万
养蜂赚钱的致富经 左凤龙:养
全国养蜂的人很多,单身的大都处在自给自足,或是少量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虫三个月赚三百万
绝地求生王德亮:养珍珠鸡灭蝗
蝗虫泛滥成灾,当地老农苦不堪言,种植的农作物又将颗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钱龟带来亿万财富
养殖赚钱实例 邓群晔养殖金
说起养殖赚钱,邓群晔很有心得。在没有养殖金钱龟之前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露价格上百元变赚钱宝贝
谭新培的致富经:把不值钱的松
在云南和四川现在正是松露采挖的季节,有的村子甚至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把天麻卖出2000多万元的秘密
天麻种植利润大 杨学银:一年
在云南省昭通市海拔1700多米的大山上,野生天麻外表很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