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流行特点和防控方法


石斑鱼危害较大的病毒病主要是神经坏死病毒病(俗称“黑身”),特别是苗种阶段危害更大,发病迅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这里主要与大家分享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发病特点、危害、预防及处理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发病特点
经过对大量发病池塘和不发病池塘的对比,发现以下天气变化、水质环境、生产管理操作等情况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容易暴发。
1、天气不稳定,尤其是季节交替、连续阴雨天突然转晴时,气泡病高发的季节容易暴发。
2、水质、底质严重恶化的池塘易诱发。
3、养殖密度大,增氧能力差,换水条件差的池塘易发生。
4、水温在25-30℃时致病力较强。
5、鱼越小危害越大,死亡率越高,小鱼发病时会伴随着“黑身”、打转、漂水等现象;中苗或大鱼发病后,会出现个别漂水、“黑身”等,鱼持续死亡,一般死亡时间持续7天以上。
6、石斑鱼暴发神经坏死病毒病前几天吃料往往比较凶猛,感觉喂不饱,连续过量投喂,几天后就开始发病。
7、杀虫、消毒、搬塘等刺激性大的操作往往会引起大量死亡或“爆塘”。
8、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周围池塘发病时进水往往会引起发病。
图1  池塘中暴发神经坏死病毒病漂水的鱼
图2  患神经坏死病毒病鱼的内脏
图3  近期检测的部分病样阳性率高
二、危害
1、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破坏石斑鱼的神经系统,降低鱼的抗病力,诱发细菌病、虫害等各种病害,严重的直接造成死亡,对石斑鱼成活率影响较大。
2、治疗难度大,恢复时间长,用药成本高。
3、延长养殖周期,增加料比,增加成本投入。
三、预防措施
1、放小苗或者中苗的池塘进行老水放苗,即提前10天以上进好水。
2、合理投喂,根据天气、水温等情况来投喂,不宜投喂过饱。从放苗开始长期内服“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增强鱼的体质,减少发病。
3、根据池塘的增氧能力和换水条件,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定期使用“福地安”改底、防虫,活菌制剂调水(如“利菌多”),降低虫害及气泡病诱发发病。 
4、慎用杀虫、消毒等刺激性大的药物,防止水变及降低鱼的体质,从而诱发病毒病。 
5、周围池塘发病较多时,需要换水的最好先在蓄水池消毒后再调水;没有蓄水池的,避免大量换水,防止被传染。
四、处理措施
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只能做一些减少死亡的措施。病毒病周期一般是7-10天,病毒病暴发期间石斑鱼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此时容易继发其它疾病,如:细菌病、寄生虫等,往往会加重死亡。单纯的病毒病少见,很多时候都是伴随着其它问题,根据近几年常见情况,总结如下:
1、死亡量不大的情况
⑴减少投喂,同时内服和外用“LY-生命素+营养快线”,增强石斑鱼的体质。          
⑵多开增氧机,中午防控气泡病,晚上起到增氧的作用。增氧能力不足的池塘晚上可以配合使用增氧药物(如“氧速保”)。
⑶如果水质、底质差,若有干净的水源可以适当换水,同时配合使用“福地安”改底,“碧水安”和“速解安”解毒、增氧、调水。
⑷病毒病发病期间,水体稳定是关键,慎用刺激性大的消毒药、杀虫药等,以免加重死亡。
2、死亡量较大的情况
首先停料,配合外用“LY-生命素+营养快线”泼水,增强鱼的体质,等死亡量明显降低时再少量投喂。如果发病期间伴随明显的细菌病时可以配合内服抗菌药物。其它操作类似上述1的方法。
3、若病毒病发病期间继发寄生虫病,如果是少量的虫,尽量不要杀,采取防虫、抑虫的方法;若寄生虫较多时,等病情基本稳定时再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杀虫药处理。
标签:
  • 石斑鱼养殖方法
  •  
  • 石斑鱼养殖
  •  
  • 淡水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殖效益分析
    石斑鱼最新养成技术总结及养
    网箱养殖石斑鱼   石斑鱼养殖因其利润空间大成为养殖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及利润
    石斑鱼为我国南海沿海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南海四面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石斑鱼内陆生态养殖新技术
    该项目实现了全套高度节水型、健康型、环保型、实用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苗成活率
    强化营养,降低互残,提高石斑鱼
    文/海南正强 朱行超 前言:由于近几年病害多、虾难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