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青稞抗倒伏技术研究


青稞是属于禾本科大麦属的谷物作物。由于内外皮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大麦、稻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青稞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寒地区,如西藏、青海、四川甘孜、阿坝州,云南迪庆州,甘肃甘南州等。青稞不仅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该地区少数民族的特色食品。青稞生产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青稞保健、治疗功能的认识和认识,青稞正在从区域性作物向全球性作物转变。

青稞虽然是禾本科小麦作物,但与普通小麦相比,具有根系浅、节间长、茎细、质地软的特点。因此,青稞在生长过程中比普通小麦更容易倒伏。现象,影响生长和收获,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收。青稞的倒伏一般是指青稞植株从抽穗到成熟阶段发生的倒伏现象。可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两大类。根部倒伏主要是由于土壤耕作浅(播种深度不够)、土壤结构不良、土壤湿度过大造成的;茎倒伏是由于茎节间细长、株高过高、病虫害损害青稞机械组织强度而造成的。条件不好,可能会因大风、暴雨等原因造成青稞塌陷,倒伏越早、倒伏越多,损失就越大。只有控制青稞倒伏,才能实现青稞栽培稳产高产。

1 青稞倒伏原因分析

1.1 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

青稞品种抗倒伏能力差异较大。一般高茎青稞品种(茎高超过90厘米)因“头重脚轻”,容易倒伏;一般基部节间细长,茎弹性和韧性较差,抗病能力较差。弱品种抗倒伏能力弱。

1.2 耕地整地质量差

种植青稞时耕地耙不均匀,覆土不均匀,排水不畅易积水,土壤有大块土块和暗丘,耕地浅(耕层小于1层)。 cm),土壤粘稠(紧密)。通水性、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都会导致青稞根系分布浅、分布不均匀、次生根少,不利于培育壮苗,增加后期倒伏风险。

1.3 播种质量差

一是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气温低会造成弱苗,高温会造成徒长;二是播种过深或过浅,播种深度超过8厘米,种子发芽出苗时会消耗过多的养分,造成苗弱。小于3厘米影响种子发芽和根系发育;第三,扩散容易导致个体和群体的密度高、深度不均匀、空间布局不合理。这些都是青稞倒伏的主要原因。

1.4 种植密度不合理

播种量大,基苗多,田间种群密度过高,造成冠层密度高,通风透光不良,使青稞茎杆拉长细长,易引起病虫害,易发生病虫害。到住宿处。

1.5 田间管理不合理

1.5.1施肥不合理。青稞生长期间,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使茎秆长而脆弱。集中施肥或时机不当,易造成徒长或早衰,不利于茎的旺盛生长,造成倒伏。

1.5.2未及时防治病虫害。蚜虫、红蜘蛛、纹枯病、白粉病等病虫害为害,阻碍茎组织发育,造成茎壁强度差,抗倒伏能力弱,易发生倒伏。

1.5.3湿度控制不当。青稞生长过程中,由于水分、秧苗、肥力等原因,不浇水。青稞期浇水容易造成生长旺盛,糯期浇水更容易引起倒伏,连续阴雨或涝渍极易造成根部倒伏。

1.5.4防控措施不当。青稞生长势旺盛,种群密度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1.6 气候因素的影响

青稞抽穗、灌浆、蜡熟阶段,一是遭遇大风、龙卷风;其次,大雨,特别是单点大雨,容易造成倒伏。大风时,沿风形成片状、沟壑,大雨、单点暴雨时,会造成块状、点状塌陷,均较为严重。

2 防止青稞倒伏的措施

2.1 选用抗倒伏品种

青稞栽培首先要选择抗倒伏的品种,如茎矮化(80厘米以下)、茎粗、抗病虫害(特别是抗纹枯病、白粉病)的品种。如短白青稞、云庆2号、黑六冷、迪庆3号等。

2.2 提高整地质量

在冬耕、沥日的基础上,播种前应将耕地翻深20厘米以上,翻耕整平,做到顶部无大土块,底部无暗坎。沟渠、山口平坦。

2.3 提高播种质量

选择合适的播种日期。春青稞最佳播种期为3月30日至4月10日;冬青稞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同时按照水地早、旱地晚的原则确定;高海拔宜早,低海拔宜晚;阴坡宜早,阳坡宜晚;粘土宜早,砂土宜晚;晚熟宜早,早熟宜晚。适宜播种期。

种植合理密集。播种量按维持基本苗量的要求确定,上等地为1.5180万株/hm2,中等地为1.95225万株/hm2,中等地为2.7300万株/hm2。低等级土地。

标准化播种。推广青稞条播或机播,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抗逆能力。播种行距1620 cm,保湿面宽度2.53.0 m,保湿沟0。3 m。机钻行距1620cm,防潮面宽度2.53.0m,防潮沟0.3m。

掌握播种深度。春青稞播种深度应在68厘米之间,冬青稞播种深度应在34厘米之间。播种后覆土必须平整、平整。

2.4 科学施肥

在一定范围内,每生产100公斤青稞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3公斤、纯磷1公斤、纯钾2公斤。在施足底肥(腐熟有机肥3万kg/hm2)的基础上,根据苗情和长势适量施氮肥、有机沤肥或叶面肥。应尽可能推广配方施肥。

据相关试验表明,青稞施用“荣达丰”腐植酸有机糊状肥(叶面有机肥),可提高青稞的抗倒伏能力,增强抗旱、抗逆能力,提高青稞的产量和品质。适宜使用时期和浓度为: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每个生长阶段按1:300倍稀释浓度喷12次。用量3060袋/hm2(每袋50g包)。

2.5加强田间管理

2.5.1 耕耘者压制。对于播种量大、肥力充足、有生长倾向的田块,要及时进行精耕(锄地),抑制生长,使基部节变粗变短,旺苗变壮,苗木健壮。抗倒伏能力增强。

2.5.2合理调节水分。播种期、出苗初期、拔节孕穗期,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应及时灌溉,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及时清沟排水,妥善开通“三沟”。大雨天要及时排涝,保证前期根茎正常发育,后期防止倒伏。

2.5.3科学防治病虫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采取适合优质、高产、优质的农业防治措施。效率高,辅以化学防治。纹枯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是引起青稞倒伏的主要病虫害。必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虫害指标,及时开展综合防治。

2.6 化学防治和塌方防治

青稞分蘖至拔节前,用玉米卵黄素450mL/hm2,加20%多效唑150g/hm2。每隔一周喷一次,共3次,可控制植株生长,缩短青稞节间。韧性增强,叶片短而粗,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

2.7 预防自然灾害

在农田周围修建植物篱和防风林,预防风灾,减少风灾造成的倒伏;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清理排水沟渠,使用防雨弹等措施,防范大雨危害,减少青稞倒伏。

下一篇:甜菜根储存
标签:
  • 怎样农作物种植
  •  
  • 农作物种植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