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中药将“复活”一批百年老药


猪仔枣丸、郑氏女金丸、益气健肾膏……老一辈昆明人听到这些名字,都会有一种亲切感。这些已经看不到的老药,和市面上卖的止咳丸、疏肝颗粒、清肺化痰丸等是一样的。他们是昆明人民一百多年来的老朋友。目前,这些老经典药品的“故乡”昆明中药厂已开始实施一批停产老产品的恢复生产措施,这意味着一批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老经典药物有望回归并继续陪伴我们。一代代昆明人已经成长起来。

150多个熟悉的名字

昆明的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制药历史,远远超出了很多市民的想象:有600年的历史。

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一书中,记载了云南植物、蔬菜的药方,该书也成为昆明中药厂最早的《药典》,位居五强之一——国家荣誉企业。

有着600多年制药历史的昆明中药厂,见证了云南中药的悠久历史。 “买中药一定要买老字号”,这已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共识。昆明中药厂总经理徐胜介绍,昆明中药厂是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产品最早的制造和销售者是明代1381年进入云南的朱双美,其家族世代制造和销售朱氏好水酒和小儿改风丸。新中国成立后,双美号药房与万松草堂、泰德堂、福临堂、玉柳堂等80多家老药店一起响应国家号召,将制药作坊合并为统一的加工厂,开始了中药现代化生产。可以说,现在的昆明中药厂汇集了昆明中药的精华。解放初,已有中成药80多种。目前已生产150多个品种,其中21个品种为全国独家生产。其中,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郑氏女金丸”至今仍在生产。此外,还有近百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产品。

历代药师为中药的生产和开发辛勤耕耘,创造了许多优质中药。昆明市中药厂工会主席刘云森告诉记者,止咳丸、舒肝颗粒、清肺化痰丸、参苓健脾胃颗粒、半蓝清热颗粒等这些“云南名牌产品”已经是昆明市中药厂的骄傲。云南药。被昆明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昆明市名牌产品”,深受群众喜爱。此外,“再造丸”、“纲毛疏风丸”、“金华消措丸”创于1857年; 1893年创制“清肺化痰丸”、“参苓健脾胃颗粒”; “止咳丸”等百年中药传承至今,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高度认可。

据介绍,昆明中药厂已有150多种产品实现线上生产,被誉为长效中药精品。

一批老字号药材遗憾告别

当然,除了在产的,还有一些已经停产的老药。仅昆明中药厂历史上就有40多种中成药停产。特别是1994年,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国家停止了许多含有虎骨、犀牛角等药材的中成药的生产。

在《云南省志医学志》中,安宫牛黄丸与紫血丹、至宝丹并称为云南“成药三宝”。这三种中成药是流行病的急救药物,可以治疗日本脑炎等高烧。昏迷等传染病有急救作用。但由于紫雪丹、知宝丹含有犀牛角、麝香、虎骨等成分,这两种药物于1994年停止生产。至今,只剩下安宫牛黄丸仍在生产。

虽然这两种药物已经停产,但其独特的疗效仍然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网上输入“紫雪丸”三个字后,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者都在网上求助哪里可以买到这种药。邮政。

昆明中药厂质量研发总监谢民秀告诉记者:前几年,一些功效不错的老产品,如再造丸、郑氏女金丸、益气健身霜等,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有批准文号,在国家药品政策下有生产这些产品的权利,但并没有生产。 “遗憾的是,它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再造丸有望重返市场。 “去年,昆明中药厂的中药文化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字号产品生产保护方案已制定。再造丸、郑氏女金丸、益气健肾奶油老产品生产措施正在按计划实施,一批停产多年的优质产品将再次回到我们手中。”昆明中药厂总经理徐胜说:“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好政策。中药就是传统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当我们保护昆明的老产品,我们是在保护云南医药文化,保护云南医药的根源,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昆明中药厂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金岭告诉记者:“因为含有虎骨,所以我们厂生产的枣枣丸已经停产了,现在正计划恢复生产,我们会申报保留的麝香、天然牛黄等对预防中风有效。”在疗效显着的药材基础上,采用国家指定的虎骨替代配方恢复生产,再造丸预计今年再次上市。”这个老药,已经用了129年了。岁月,也许会继续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记者梁东杰报道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又名何首乌,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面红棕色或红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