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过程中氨氮中毒的处理对策分析


   2003年3月1日某养殖户一面积5336平方米的鳗池,陆续发现病鳗浮出水面且食欲不佳等临床症状,累积发病率约50%,致死率15%,该鳗池水深1.5米,饲养的日本鳗已达上市规格,约为5尾/千克,总数约1.6万尾。2003年3月1日,取病鳗2尾进行检查,与此同时对池水进行现场检测。经病理学检查、微生物检查及水质分析结果,诊断为氨态氮中毒。其实这一现象对于广大养殖户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往往归于其他疾病,结果错过治疗,造成重大损失。
   鳗鱼养殖看似容易,当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候,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学习鳗鱼养殖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栏目还有很多其他的鳗鱼养殖知识,欢迎认真学习了解。
   1.病因:一般来说,在土池养鳗中由于饲料的流失,水体中异养菌和自养菌之间的不平衡,使水中的氨氮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影响其毒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溶氧和pH,非离子氨脂溶性高,易对养殖鳗鱼产生毒害作用。它能阻止鱼体器官对氧气的呼吸作用,水中游离氨含量增加,鳗鱼血液中含氧量就会减少,鳗鱼的活力就会降低,严重的会造成鳗鱼的病害和死亡。
   2.症状:肉眼病理学检查:胸鳍发红(2尾),鳃部外观呈暗红色(2尾)。鳃部湿压片检查:鳃丝充血,并有大量黏液及藻类附着在鳃丝表面。水质分析检查:采样时间2003年3月2日上午10点30分,天气晴。1号池:pH7.94;溶氧量5.1毫克/升;氨态氮1.86毫克/升;硫化物0.05毫克/升;亚硝酸态氮0.62毫克/升。2号池:pH7.84;溶氧量5.7毫克/升;氨态氮0.50毫克/升;硫化物0.03毫克/升;亚硝酸态氮2.36毫克/升(水质分析仪器:北大化学系水质分析盒)。微生物检查:将肝、脾划菌结果未分离出病原菌(标准值:pH7.5~8.5;溶氧>6毫克/升;氨态氮<1.5毫克/升;亚硝酸态氮<0.3毫克/升)。
   3.防治方法:由水质分析结果得知,该1号池在发病后虽经大量换水,池水的氨态氮浓度仍然明显偏高,因此建议养殖户注意改善下列几个环境因素:
   ⑴清池时,池底处理不够彻底,加以鳗池饲养后期,池鳗已接近清池出售的阶段,易造成过多的有机物蓄积。当水温上升时,会加速有机物大量分解,进而造成氨态氮浓度上升。所以清池时,一定要将池底的腐泥妥善处理,彻底清淤。
   ⑵当鳗鱼发生病害时,其食欲往往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投饵量也要酌量减少。否则鱼池内的残饵易溶失而分解发酵,不但污染水质且易引起氨态氮浓度升高,增加池鳗发病的概率。
   ⑶一般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含氨量及铁质常有偏高现象,因此在引注新水时,要注意氨态氮的含量并应充分曝气后,方能注入池塘使用。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工作。
   ⑷养殖过程中每月使用光合细菌进行改善水质,降低池水化学耗氧(COD),达到降低池水氨态氮和亚硝酸盐的目的。每次用量5毫克/升,连续多次使用。
标签:
  • 鳗鱼养殖技术
  •  
  • 鳗鱼养殖方法
  •  
  • 淡水养殖
  •  
  • 鳗鱼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冬季鳗鲡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
    冬季鳗鲡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单鳃病日益增加 只有多多学习鳗鱼相关知识,才
    鳗鱼养殖池的形状、面积及水深设计
    鳗鱼养殖池的形状、面积及水
    养鳗池的结构设计,要根据养鳗生产的特点来考虑。养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