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航天CEO徐鸣: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太空基础设施时代来临


谈到基础设施,人们首先想到的通常是与“水电网”相关的大型项目。基础设施和空间的关系是什么?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明近日在接受《Zhongxin.com》专访时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的低成本量产和网络化正在成为可能,一系列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太空中“破土动工”,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设。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很快:2020年,世界各国发射的卫星数量超过1000颗。相比之下,截至2018年,全球在轨卫星只有2000多颗。

关于不同时期的基础设施变化,徐明分析,80年代是石油的天下,90年代是银行的黄金时代。到了2000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软、英特尔等公司开始崭露头角。从2010年开始,中国力量逐渐登上世界舞台,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上述变化的背后,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的变化。从石油托起重工业的80年代,到金融业加快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90年代,从2000年PC互联网的兴起,到2010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正在成为新的生产资料,而传输数据的信息网络成为这个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徐明说,当前,信息网络建设仍面临巨大挑战。世界上有超过30亿人尚未实现互联网覆盖,传统的地面网络很难覆盖沙漠、海洋和偏远山区等地区。卫星通信覆盖广、不受地域影响等优势,将与地面5G网络实现深度融合和互补,为6G时代万物互联的泛在网络需求提供支撑。

随着科技和制造业革命的到来,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在加速。“每个人都可以把卫星理解为太空计算机。空间计算机有卫星载荷、能源系统、电源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系统保证其在太空工作。”徐明说。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载荷技术的升级迭代已经进入摩尔定律阶段,卫星载荷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能量方面,卫星传统的太阳翼采用20毫米左右厚度的刚性蜂窝板,现在柔性砷化镓电池生产的太阳翼厚度只有1毫米左右。这项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卫星的性能,并大大缩小了它的体积。卫星正在经历从“超大旧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的演变。

“事实证明,我们提到空间基础设施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遥不可及的,但利用刚才提到的一些技术革命,我们最终可以提高卫星技术的能力,然后在降低的成本下,我们可以将其价格和性能的比例降低到目前1%甚至更低的水平。”徐明说。

在他看来,太空基础设施的时代正在到来,这将是一个真正商业的开始。从整个大产业的角度,可以估算出LEO卫星互联网服务的全球市场规模。2022年全球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美元,卫星服务业收入约为1265亿美元。2027年,差不多会达到2000亿美元。“可见,卫星服务行业是一个规模非常大的收入行业。”

当前,中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机遇。今年4月,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纳入新的基础设施。此前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系统布局的新基础设施,加速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产业的成长。

但徐明也强调,卫星互联网是一个长期的产业,不是一场可以在短期内结束的战斗。面对一个非常长的赛道,卫星互联网行业需要的不是说起步有多快,而是在这个赛道上有长期的执行力和长期的耐力。(完)

标签:
  • 商界名人
  •  
  • 成功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专访GE段小缨:除武汉外,GE在华生产基地已全部复工
    专访GE段小缨:除武汉外,GE在华
    中国1-2月经济运行数据16日发布。受疫情影响,工业、投资
    探路者王静:户外运动企业要准备迎接疫后消费反弹
    探路者王静:户外运动企业要准
    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依靠规模和成本优势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携手发挥5G在抗疫方面的技术优势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携手发
    高通中国董事长孟朴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
    专访鹏博士周思华:数字经济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专访鹏博士周思华:数字经济是
    借助“新基础设施”,5G、数字化、云服务成为新的风口。鹏
    专访黑石董事长苏世民:“不要亏钱,不要错过良机”
    专访黑石董事长苏世民:“不要
    "市场是周期性的。"苏世民在他的书中写道,在他的职业生涯
    专访君实生物CEO李宁:科创板让企业与国内创新链联接更紧密
    专访君实生物CEO李宁:科创板
    “过去十年,得益于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的巨大变化,为‘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