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的水大有学问


广义上讲,中药汤剂包括汤剂和煮散剂。煎煮过程中的火候、溶剂、辅料等都会影响药物的性状和功效。据中医古书记载,用冰煎药,也有用甘蔗汁、开水、酒、蜂蜜等溶剂或辅料煎药的先例。可见,选择什么“水”来熬制中药——汤剂溶剂和辅料,确实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煎药介质。

《本草纲目》记载:“宋徽宗冰食过多,患脾病,中药无效,召杨杰来诊,用大理中丸,医曰:反复服之。”医生说:此病是吃冰引起的,因为此药加冰煎煮,可以对症下药,服下后,结果就痊愈了。这说明宋徽宗过于贪吃冰饮,损伤了脾胃。太医认为这是寒客证。所以我尝试了大理中湾,但没有效果。民间名医杨杰建议用冰煎药,结果痊愈。

从化学角度来看,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但作为煎药的溶剂,却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为什么是这样?

中医认为,宋徽宗的病是由于吃冰过多,导致寒邪蕴结于脾胃所致。大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谓是方证相符、选药准确。但宋徽宗患有寒症,而药性却温燥。一寒一热相克,会影响疗效。中医称这种现象为寒热排斥。后来,杨杰建议煎药时用冰水,因为冰的寒性不仅可以减轻药组的温燥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辅药。冰水与证候的寒性相辅相成,消除证候。寒药排斥热态,使疾病得以药愈。

甘蔗

用寒凉性的溶剂来煎药,可以增强药物的寒凉性,也可以减弱药物的温热性。以人们常吃的甘蔗为例。甘蔗性寒,味甘。具有清热润燥、止渴化痰的作用。古方“祛烦养胃汤”以甘蔗煎汤代水,增强清热生津润燥的功效,从而消除中热证。

还有用酒煎药的说法。该酒性温,味辛。它能作用于经络、散结、温脉、散结。 《金匮要略》中有红、蓝花酒,用于治疗妇女气血瘀滞引起的腹痛。红花活血化瘀。单用酒煎,可以增强全方的辛味,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加倍。需要注意的是,对酒精过敏者和机动车驾驶者慎用。

蜂蜜

蜂蜜能补中益气、润燥止痛、解毒。也可用作煎剂的溶剂。 《金匮要略》记载,节日期间治疗僵痛的乌头汤,就是用蜂蜜熬乌头。其目的之一是提取蜂蜜的解毒功效,减轻附子的毒性;二是提取蜂蜜的甘润性,缓解附子的锐性,使其慢慢发挥散寒止痛的作用,达到消除风寒、久寒的作用。

煎煮方法对中药的药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煎煮时的溶剂和辅料更应引起重视。因此,在中药房服药后,记得向药师询问煎药时的注意事项,以免因煎药方法不当而延误治疗。

标签:
  • 药材养生方法
  •  
  • 药材养生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