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之烂尾病防治技术


   1、病原
   嗜水气单胞杆菌是烂尾病的主要病原菌。
   2、症状及流行
   发病初期尾柄皮肤变白,失去黏液,肌肉红肿。继而尾鳍受损,尾柄肌肉溃烂脱落,严重时尾部骨骼外露,游动缓慢,常游于池边,摄食减少,鱼体消瘦,最终因衰竭而死亡。感染鱼规格多为5~6厘米鱼种。
   20世纪90年代,湖北某渔场池养斑点叉尾鮰鱼种发生烂尾病,曾造成大批鱼种死亡。同期,广东也发生过烂尾病。
   3、防治方法
   ①土霉素药饵,剂量为每千克体重60~80毫克,连续投喂5天;全池泼洒0.1毫克/升鱼虾安消毒池水;或每亩施用15千克生石灰改善水质,预防烂尾病有明显作用;②发病初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及投喂土霉素药饵,连续3~5天,能有效控制该病;③高锰酸钾浸洗,10~20毫克/升,15~30分钟;④用0.2~0.3毫克/升优氯净全池泼洒;⑤福尔马林,20毫克/升全池泼洒。
标签:
  • 鮰鱼养殖方法
  •  
  • 鮰鱼养殖
  •  
  • 鮰鱼养殖技术
  • 更多栏目最新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一、技术简介   斑点叉尾鮰因具有食性广、生长快
    鮰鱼肠型败血症分析及防治技术(图)
    鮰鱼肠型败血症分析及防治技
        1.病原:鮰爱德华氏菌   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叉尾
    斑点叉尾鮰的浅漏水塘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的浅漏水塘养殖技
    美国黄鮰高产养殖技术
    美国黄鮰高产养殖技术
    小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
    小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