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美白对虾腮病的缘由


近两年来,但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及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南美白对虾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在细菌性疾病中,鳃病最为常见,对养虾业影响很大,如鳃肿、绿鳃 、黑鳃,严重者烂鳃等。
   通过对对虾养殖技术的深入学习,把学到是知识应用到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对虾养殖产量。
如上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对虾鳃病的原因以及一些基础的应对方法:
1.养殖早期水质差
如长期氨氮、亚硝酸盐高或pH值偏高易导致鳃肿。对虾表现头大身瘦,并附带轻微肠炎,肝脏红肿或起花斑,对虾易出现爬沙或伏边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早期不注重肥水或选择肥水产品不当,藻类少或藻类相对单一,要不藻类少,透明度大,氨氮、亚硝酸盐长期不降,或单一藻类突然大量繁殖,导致pH值偏高。早期长期高氨氮、亚硝酸盐的池塘一般在使用地下水又不注重肥水的情况下易出现,高pH值一般藻类单一引起,此种情况一般在对虾快上料台前后易出现,导致对虾上料台后难转肝、易起肠炎的表现,易造成误诊而导致治疗延误或引起大批量对虾死亡。
预防方法:根据池塘的底质采用不同的肥水方法,一般用微生物+有机肥适当搭配氨基酸再加少量的腐殖酸钠且少量多次的方法比较好,培出来的水稳定,藻类多样化,pH值稳定在相对正常范围内波动,利于迅速降低氨氮、亚硝酸盐。
治疗方法:调水降氨氮、亚硝酸盐,保持水质清爽,pH值稳定在相对正常范围内波动,内服营养及护肝药,5日后可消除不良现象。
2.倒藻引起
倒藻后死藻粘附鳃部易导致绿鳃、黄鳃,导致对虾呼吸困难,幼小的虾或体质差的虾因体力不够可导致急性死亡;在低水温期间倒藻后难以肥水,水质长期清彻见底,白天对虾潜伏于泥皮里,易导致鳃肿、绿鳃、或鳃呈白豆芽状,甚至鳃盖外翻,天气回升时,泥皮浮起易导致对虾大量死亡。养殖中后期倒藻后氨氮、亚硝酸盐易急剧上升,侵蚀鳃部,加上细菌感染易导致对虾大量急性死亡。
预防方法:定期少量多次菌+肥+腐殖酸钠,前期菌少肥多,后期菌多肥少,可采用4-5天一次或一个星期一次,池水不够肥力的池塘特别在天气变恶劣前补充肥菌。
治疗方法:增加营养、改底、洁鳃、换水。
3.水体浑浊突然变清引起鳃部病变引起对虾偷死
水体突然变清,易导致有机碎屑粘附鳃,阻塞对虾呼吸,使对虾肝脏受损,体质变差,加上有机碎屑在池底腐败发酵,导致底层缺氧,有害菌滋生,导致对虾发病。
预防方法:定期少量多次菌+肥+腐殖酸钠,前期菌少肥多,后期菌多肥少,可采用4-5天一次或一个星期一次,池水不够肥力的池塘特别在天气变恶劣前补充肥菌。
治疗方法:改底增氧、洁鳃、内服消炎。
4.池底老化未改良的池塘易导致黑鳃、烂鳃
池底老化未改良的池塘累积毒素重,底部相对来讲易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有害菌更易滋生。易导致黑鳃、烂鳃,
预防方法:放苗前处理好底质,养殖期间注意稳水和改底、定期清洁虾鳃。
治疗方法:改底后用碘制剂消毒,消毒第二天适当培菌调节水质、使水质保持清爽、内服消炎药3-5天。
来源丨水产热点(Shuichanredian)
作者丨曾献为
标签:
  • 对虾养殖
  •  
  • 对虾养殖技术
  •  
  • 对虾养殖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选址: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池塘,并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
    斑节虾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
    斑节对虾需要海水养殖。由于斑节对虾属于咸水,淡水养殖不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养殖斑节对虾要从虾池建设、控水、饵料配制、温度控制等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斑节虾和基围虾的区别
    形状不同:斑节对虾体表有黑褐色和土黄色的十字斑点花纹,刀
    虾有哪些品种
    虾有哪些品种
    樱桃虾:由中国台湾省出产的锯齿新米虾龙改良而成。皮皮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淡水怎样养对虾
    池塘条件:对虾养殖场应设置在地势开阔、排水方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