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小龙虾肠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笔者不断得到小龙虾养殖场和养殖户的帮助。经过现场或电话诊疗发现,现阶段小龙虾养殖面临的主要疾病是肠炎,约占同期发病率的70%。肠炎本身容易造成死虾,还会导致体质虚弱,容易诱发其他疾病,造成养殖损失。

一、小龙虾肠炎暴发的原因

1.喂食不足。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小龙虾的规格逐渐变大,池塘的承载量也逐渐趋于较大,但大部分池塘的投喂量仍然较低。因为喂食不足,小龙虾四处寻找食物,活动增加。这个时候往往会发现泥水和草。长期喂养不足是肠炎的根本原因。

2.忽略口服。近年来,随着小龙虾养殖技术的普及,养殖户的口腔保健意识有所增强,但仍有部分养殖户忽视和不重视口腔保健,或者没有提前采取有效的口腔保健计划,从而达不到预防效果。

3.池塘环境恶化了。2019年初以来,山东异常干旱,省内多座水库甚至干涸见底。罕见的降雨很少,大部分都是雷电强对流天气,导致小龙虾一直处于应激状态,影响小龙虾的摄食。这背后的原因是筑底不足。此时,底部修改的频率应缩短至5~7天/次。此外,气温升高(20~30)时,有害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底部修饰、消毒等常规工作没有做好,更容易造成细菌的爆发。当疾病进入口腔,食物中喂有细菌时,更容易发生肠炎等疾病。

4.行情不好,不要放弃卖虾。今年五一过后,小龙虾价格暴跌,尤其是小苗规格的池塘。小龙虾还没有长大,池塘的存量还在增加。价格一天比一天低。大部分养殖户此时不愿意放弃卖虾,还想节约成本,减少饲养,从而增加肠炎的发生,为疾病的爆发埋下隐患。

  二、原因总结

今年小龙虾鱼苗价格火爆,多数养殖户投放鱼苗较晚(集中在4月15日后),导致小龙虾养殖周期相对较短,大部分虾池不符合市场规格。与此同时,自初夏以来,成虾市场如悬崖般一落千丈,但池塘存量逐渐增加。大部分晚放苗的养殖户再次珍惜成本,减少饲养,心存侥幸等待高价卖虾。

然而,初夏正是气温升高,有害细菌滋生,池底开始变质的时候。此时,在投喂不足的情况下,小龙虾的体质受到影响。再加上预防口服意识不足或口服产品选择不当,高存池风险增加,首先表现为肠炎的发生。

三、小龙虾肠炎暴发后的对策

 1.降低存塘量,疏虾预防初夏龙虾瘟

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池塘的承载量增加并逐渐趋于最大负荷,小龙虾的活动空间逐渐变小。高密度的拥挤状态对小龙虾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为了防止肠炎等疾病的爆发,无论市场多低,都要及时卖掉一些成虾,减少池塘里的存量。一般情况下,从老塘捕捞(连续5天)小于1.5公斤/亩,可以停止捕捞;当新塘的虾达到75公斤/亩时,就可以停捕了。

 2.改善环境

随着小龙虾食量的增加,残饵的粪便也逐渐增多,池底由于长期养殖逐渐变质。同时,5月的气温也适合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爆发。这个时候,做好消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虾蟹底部消毒5亩/袋(5~7天/次),虾蟹底部消毒3亩/瓶(7~10天/次)。

 3.加强投喂

初夏是小龙虾高产的季节,也是疾病的高发期。压力

养殖进入高产阶段后,只要在保证投喂充足的情况下不生病,池塘是可以盈利的。初夏小龙虾养殖的重点工作是疾病防控。除了经常排毒抗应激,调节和改善环境外,加强体质尤为重要。加强口服护肝毒素、免疫护肝宝等护肝药物,可有效增强小龙虾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保护肝脏和肠道,降低发病率。建议护肝杀毒免疫肝宝饵料每两三天投喂一次,每包掺20kg成品小龙虾饲料。在不投喂的虾池中,每米水深每隔7~10天喷一次Vc3亩/袋,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标签:
  • 淡水养殖
  •  
  • 小龙虾养殖
  • 更多栏目最新
    养龙虾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
    养龙虾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
    虾苗的选择:在当地购买优良的虾苗,并做好运输过程中的防风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养殖环境:养殖澳洲龙虾时,水温要保持在24-42度之间,溶解氧
    如何养龙虾
    如何养龙虾
    1.池塘条件:保证水质透明清澈,水深1m左右。2.施基肥:每亩施
    小龙虾怎么养
    小龙虾怎么养
    建设地点:养殖小龙虾时,选择水资源丰富的池塘建设养殖场地
    鱼苗常见敌害的防治
    鱼苗常见敌害的防治
    鱼苗常见的敌人包括甲虫、水螅、蜈蚣和小龙虾。甲虫可以
    龙虾多久可以长大
    龙虾多久可以长大
    在自然环境中,龙虾一般在生长6-12个月后达到性成熟。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