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防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这种损害呈上升趋势。

症状该病为苗期侵袭性全身性疾病,通常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雄耳。受害严重的植株可在苗期表现症状,分蘖成簇增多,植株明显矮化,节间变短,叶片深绿色、直,部分品种叶片上有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纹,部分幼苗心叶有鞭状卷曲。成虫期的病耳有两种:黑耳型:受损耳短,基部粗尖,不吐丝;除苞片叶外,全穗变为黑色粉袋,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异常型:雄穗畸形,无雄蕊形成,颖片多叶;果穗受损,除苞叶外,全部被病菌破坏,变成一团黑色干粉。雌性小穗也可过度生长成管状穗,整个穗变形。田间大部分患病植株同时患有雌穗和雄穗。

病原菌及发生规律土壤细菌是初侵染的重要来源,其次是粪便和种子。种子细菌是远距离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玉米丝黑穗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的病原真菌感染引起的。耳朵里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散在土壤中,混在粪肥中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 ~ 3年,甚至7 ~ 8年。

致病条件:玉米丝黑穗病冬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土壤中的玉米芽分生组织。芽出土前是侵染的关键阶段,侵染的适宜时期是从种子破白到芽长到1.5厘米。该病最适温度为20 ~ 25,适宜含水量为18% ~ 20%。寒冷干燥的土壤有利于病菌的侵染。玉米播种后遇到低温干燥天气,发芽出苗慢,病菌感染机会多,往往病情严重。另外,整地粗放,播种深,出苗慢,易侵染,发病率高。不同玉米品种、杂交种和自交系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防治措施应采取抗病品种选育和应用、结合种子化学处理、加强栽培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发病初期每亩喷20%三唑酮0.15 ~ 0.25公斤,水50公斤。结合耕作操作,在苗期除去病株;在生长后期,病穗应在开裂和散布冬孢子前被剪去并深埋。施净肥,减少细菌数量;如果使用含有患病尸体的粪肥或堆肥,应将其完全分解。

下一篇:嫩玉米保鲜
查看更多:
  • 玉米种植经验
  •  
  • 玉米种植技术
  •  
  • 玉米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玉米加工饴糖的技术
    玉米加工饴糖的技术
    1.方便面:每50公斤玉米粉加入约150公斤清水,然后加入50克
    做好甜玉米的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做好甜玉米的栽培种植管理技
    1月8日,景洪市大渡岗乡农业中心技术指导员到蒙曼村小组指
    如何测量玉米水分
    如何测量玉米水分
    农民家里计算水分的土壤法不一定科学准确,用户可以简单估
    嫩玉米保鲜新法
    嫩玉米保鲜新法
    每公斤防腐剂与260公斤温水混合,将嫩玉米穗浸泡在防腐剂
    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
    玉米“粗缩病”又称“万年青”,每年5月中旬至7月,春玉米、
    玉米草害及防治
    玉米草害及防治
    1.主要杂草玉米田主要杂草有:一年生稗草、筋骨草、狗尾草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