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玉米茎腐病也叫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近年来,由于不同地区频繁引进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系,导致抗病能力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原种在不同地区大面积种植,导致病害在各玉米产区蔓延,导致植株提前枯萎,籽粒皱缩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间作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一般为10% ~ 25%,严重的为48.6%,导致减产25%左右。目前仍以抗病品种为主要防治措施,但由于育种周期长,品种往往开始相对抗病,4 ~ 5年后成为感病品种,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第一,发生规律

1.症状特征:该病为全株传染病。症状高峰期为玉米乳熟后期至蜡熟期,发病通常从灌浆期至乳熟期开始。典型症状如下:

茎叶枯萎型:发病时,大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渍状枯萎,然后全株枯萎。有些病株有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或蜡熟末期整株突然枯萎,没有明显的自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多见于雨后晴天。

茎基腐型: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病株茎基变软,截干有龟裂,髓部疏松,根基及地上1 ~ 3节常出现黑色软腐,遇风易倒。潮湿时,发病部位前期呈白色,后期呈粉红色霉变。

穗腐型:发病后部分穗下垂,穗柄变软,叶片枯萎,不易脱落。病穗籽粒排列松散,易脱粒,颜色较暗,无光泽。

2.原因: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联合引起的一种根茎腐烂病。主要由腐霉属和镰孢属引起,在玉米植株上的症状各不相同。其中腐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3 ~ 25,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 ~ 26。腐霉在土壤中生长的湿度条件高于镰孢菌。因此,不同生态区的病原菌分离频率不同,同一生态区的病原菌分离频率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有明显差异。多雨地区以腐霉型茎腐病为主,干旱地区以镰孢型茎腐病为主。该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在病组织内外和土壤中越冬,次年成为主要传染源。在田间可通过风雨、灌溉水、机械、昆虫传播,多次发生再感染。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的细菌越多,病害越严重。但茬田细菌数量少,病情较轻。一般早播早熟品种发病严重,这是因为土壤中适宜温湿度的病原菌孢子容易萌发,又恰逢玉米适宜生长期,导致发病率较高。一般来说,平地发病率较轻,岗地和洼地发病率较重。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好的,玉米长势旺盛的发病率较轻,而沙质土壤差、排水条件差、玉米长势弱的发病率较重。春玉米茎腐病发生在8月中旬,夏玉米发生在9月中旬,麦田套种玉米发生在两者之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玉米在散粉期至乳熟前期遭遇暴雨,之后突然晴天,气温上升较快,青枯病症状较多。接种试验表明,禾谷镰刀菌在高湿和中湿条件下的发病率为35.71%,低湿条件下的发病率为21.43%。串珠镰刀菌在中低湿度下的发病率为14.28%,高湿度下的发病率为0。其中,禾谷镰孢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因此土壤水分是影响病原菌致病性的主要因素。品种间对茎腐病的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和镰刀菌的抗性差异不显著,即抗腐霉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一般蔓延株型比紧凑株型严重,高株型比矮株型严重。根据河西走廊夏玉米和春玉米抗性调查,夏玉米比春玉米抗病性强,如中育5号、京垦109、京垦108、科早3号比钟丹8号、农3527、农大3138、高邮115发病率低、病情指数低、抗病性强

二。综合防控措施

1.抗病、耐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近年来选育了抗病自交系,如后白、冀815、870、337、Va35、冀524、保102、沈219、成191、京西01等。杂交组合中有钟丹11、山丹9号、沈丹7号、叶丹4号、13号、农60、姬旦141、122、118、唐玉1号、金糖1号等。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在种子玉米抽雄期间,及时拔除病株。收获后,彻底清除玉米的病株,结合深耕,集中焚烧或深埋。

3.轮作:玉米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的积累。病害较重的土地可轮作水稻、马铃薯和蔬菜作物2 ~ 3年。

4.适宜晚播:北方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可防治茎腐病的发生,比早播降低11.3% ~ 67.5%,增产12.6% ~ 32.3%。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时,套种玉米发病率较低。夏季6月15日前后播种的玉米发病较轻。

5.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或磷肥

6.生物防治:增产菌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茎腐病。每克风干土壤接种110E6哈茨木霉或绿色木霉孢子悬液能显著抑制镰孢菌厚垣孢子的萌发,或在土壤中接种木霉并添加4 ~ 6微克三唑酮/克土壤比单独使用更有效。同时,在种子包衣前,用玉米生物种衣剂(ZSB)按140的比例拌种,用诱导剂浸种,或用种衣剂保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茎腐病,防治效果明显。

查看更多:
  • 玉米种植教程
  •  
  • 学习种植玉米
  •  
  • 玉米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玉米加工饴糖的技术
    玉米加工饴糖的技术
    1.方便面:每50公斤玉米粉加入约150公斤清水,然后加入50克
    做好甜玉米的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做好甜玉米的栽培种植管理技
    1月8日,景洪市大渡岗乡农业中心技术指导员到蒙曼村小组指
    如何测量玉米水分
    如何测量玉米水分
    农民家里计算水分的土壤法不一定科学准确,用户可以简单估
    嫩玉米保鲜新法
    嫩玉米保鲜新法
    每公斤防腐剂与260公斤温水混合,将嫩玉米穗浸泡在防腐剂
    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
    玉米“粗缩病”又称“万年青”,每年5月中旬至7月,春玉米、
    玉米草害及防治
    玉米草害及防治
    1.主要杂草玉米田主要杂草有:一年生稗草、筋骨草、狗尾草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