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生竹荪与室外野生竹荪


野外采集的竹荪价值不菲,有“菌中之花”、“菌中皇后”的美誉。而且是人工培育的。竹荪最早于1980年代在福建省古田县成功驯化。人工栽培所用原料有竹子、节材、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地竹林栽培形式。以菌芽为组织分离材料,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15~20放置15~20天,获得纯雌种,纯种菌丝为白色,会变淡见光呈粉红色或粉红色。紫红色。然后用栽培材料制成培养材料插入母种,在同温条件下培养30-45天,得到原种。原种可直接利用,也可进一步扩大为栽培种。早春气温升至15以上即可栽培。接种后覆土35cm,以保持水分和出菌。注意保持覆土湿润,栽培场地空气湿润。子实体最适温度为23-26。如果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菌索在土中长出,2个月出芽,3个月左右即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除去菌盘和泥土,晒干或晒干即成商品。色白,体大,无蛾者为上品。另一种是在室外挖取野生竹笋菌丝体(将竹鞭连同菌丝体和土一起挖,遮光、保湿),除去杂菌,带回室内种植在富含腐殖质和枯死的竹园土中。用竹鞭段、竹叶等制成的培养床浇透水,遮光,温度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65%-70%。一般培养菌丝1个月后,菌丝长好后,将长出的菌丝连同竹鞭段和泥土一起挖出,播种在田间竹园或室内培养箱内。播种量与栽培料的比例为1:10。每平方米需栽培种600克左右。露地栽培的最佳播种深度是挖到能看到细根和死竹鞭为止。覆土的厚度与出芽快慢和子实体的生长有关。如果种植在浅土层,在腐烂的竹鞭、竹节头、竹叶、竹丛中更容易成活和快速生长;如果种植在深土层。生长速度会变慢,竹荪的产量会明显减少。室内栽培的竹荪播种后要覆土,浇透水。冬季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相对湿度为70%90%。不论室内或室外栽培,播种后1周内应特别注意保湿。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案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竹荪病虫害的防治
    竹荪病虫害的防治
    三江侗族自治县南部儋州镇鹤童村桐木屯,继去年小面积试种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