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彭兆旺的菌菇种植谈我国食用菌产业


2016年11月,电视纪录片《一个农民的贡献》在中国获得“第22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篇)奖”。向世人展示了一位老菇农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境界,给食用菌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以启发。同时,这部纪录片反映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历史、特点、成就和巨大潜力。一些有趣的考虑。

1、彭兆旺先生发明的菌棒袋栽培技术,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从1930年代至今,我国香菇栽培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其中,70年代彭兆旺先生在福建古田发明了条袋香菇种植技术,将香菇的生产周期从2-4年缩短至8个月左右,成本降低50%增至60%,产量提高5~6倍,直接推动了香菇代用栽培在全国的迅速普及和推广,很快打破了过去几千年的蘑菇栽培历史,吸引了“ 80年代的春天”推动了中国香菇产业的发展,成为世界食用菌。蘑菇栽培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彭先生被誉为“当代菇神”、“世界菇棒食用菌产业之父”。

在彭兆旺先生的无私指导和指导下,条袋香菇种植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成为许多地方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利器。丰富,直接推动中国打破日本香菇生产的绝对霸主地位。 1987年,我国香菇产量首次超过日本,取代日本成为第一大香菇生产国,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影响全球市场的农产品之一。更重要的是,彭先生的棒袋栽培技术,已从香菇逐步扩大到各种食用菌栽培,形成了多种袋式立体栽培,产业效益大大提高:1978-1994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5.66%上升到52.96%; 1994-2003年,全球食用菌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4.3%,增长主要来自中国; 2002年后,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比重一直稳定在70%80%,成为世界食用菌第一大生产国。短短几十年,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成就。

蘑菇棒袋种植技术不仅促进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尤其是香菇产业)产量的大幅增长,而且带动了塑料制袋、吹膜、和食用菌机械。进入21世纪后,香菇棒的生产已从传统的手工模式向工厂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2003年,彭兆旺先生创办了上海丰福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食用菌种植三代传承,开启了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进程。经营中,工厂生产的香菇棒等产品远销欧、美、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彭兆旺先生之子彭泽富也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城市林下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新路子,充分利用林下林下资源,促进城郊农民致富和食用菌休闲文化的发展。

纵观彭兆旺先生的种草创业历程,我们不难看到创新的影子。的确,科技创新一直是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科技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从养殖、生产到保鲜、加工,从栽培技术、栽培原料到栽培模式,从“见天日”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技术原料在食用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土生土长”的科技精英彭兆旺先生的心血和付出。他们以顽强、执着的个人力量,一步步推动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

2、食用菌产业惠及百姓,在当前脱贫攻坚战中大有可为

彭兆旺先生发明的香菇棒技术,非常适合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直到今天,香菇棒袋栽培技术仍在为中国农民的脱贫致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彭兆旺家中看望,勉励他“让山区农民脱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彭兆旺先生发明木耳棒技术十余年。与他滴水不漏的科学精神相比,他无私高尚的品格同样令人敬佩。毫无保留地无偿向社会捐赠技术,将蘑菇棒栽培法迅速推广到大江南北,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国际著名真菌学家张书亭教授曾评价: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彭昭旺解决了中国贫困山区农民的收入问题。

我国食用菌产业具有生产方式灵活、规模可大可小、效率高、生产模式选择性强等诸多鲜明特点。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生态扶贫产业,是建设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的典型产业。被誉为“点草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以菇棒袋栽培技术为例,香菇生产以木屑(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麸皮、米糠等农作物废弃物和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培养基废弃物经过收获物(菌渣)经过加工后以各种形式参与生态循环过程。例如,在彭兆旺先生的老家福建古田,根据当地土肥站的数据,2009年至2010年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施用菌肥平均出苗率提高了17.2%,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改善土壤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育力起着重要作用;浙江淳安金益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利用桑枝生产秀珍菇。为了对秀珍菇切段菇梗进行加工回收,合作社将预处理后的废弃菇杆、菇梗作为沼气池发酵原料,进行沼气三循环综合利用,产生的沼气用于用于菌棒杀菌和生产基地日常使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约30亿吨农林废弃物。如果使用5%,至少可以生产1000万吨干食用菌,相当于1600万吨牛肉。 1710万公顷饲料用地,即生产1000万吨干食用菌,相当于增加1620万至1710万公顷耕地。如果能将这些废弃物充分用于食用菌的生产,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p>

    正是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扶贫方面具有上述特点,食用菌产业在推进我国的扶贫事业,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和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新一轮精准扶贫中,全国592个有脱贫任务的国家级扶贫县,426个县选择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占整个扶贫县的72%(其中近七成是以香菇为主)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辽宁、青海、海南、贵州、内蒙、广西等省、自治区各级政府均出台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随着未来食品的升级换代,食用菌发展前景广阔

    食用菌味道鲜美,兼具荤素之长,具有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高膳食纤维,以及低糖、低脂肪、低热量的“四高三低”营养特点 ,是“一荤、一素、一菇”健康膳食的三大基石之一。近年来,菌类多糖又被临床研究证实在抗肿瘤、降血脂、护肝排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活性,因此食用菌不仅能满足人们对食物的要求,而且营养均衡、药食同源,是未来食品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

    营养分析表明,面粉中补充10%的食用菌粉,每500克除含有450克小麦面粉的营养外,还含有相当于80克牛肉和500克新鲜蔬菜的全部营养物质,可基本满足一个60千克体重成年人全天的均衡营养需求 。同时,食用菌废弃菌棒和未出菇的菌丝体还可作为饲料用粮,有效减轻我国粮食生产压力,因此,如能实现从“菇菜”到“菇粮”的转变,食用菌产业不仅是继吃饱“奔小康”到吃好“奔富裕”和实现良性生态循环的重要手段 ,还可以成为粮食安全的新支柱。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科普工作的开展,食用菌逐渐走上了越来越多国人的日常餐桌,但是按照营养学家每人每日摄入250g食用菌的建议 ,我国食用菌的消费量仍有待提高。中国食用菌协会的调研数据还显示,城市消费者对食用菌的认知和喜爱程度相对较高,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大大低于城市消费者。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城市化所带来的食物结构的变化,寻找和开发优质食用菌等优质蛋白质资源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而作为食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归根结底取决于消费市场的繁荣旺盛,培育市场、引导消费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食用菌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食用菌产业由之前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稳步增长,在适应“新常态”并实现健康发展的这个过程中,作为行业协会,我认为工作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勇于突破常规,积极探索食用菌产业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一是充分认识食用菌产业在扶贫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无论是彭兆旺先生的经历,还是产业发展的历程,都体现出食用菌是一个重要的扶贫产业,这两年食用菌精准扶贫的实践,也已引起中央及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国食用菌协会一贯注重并将一如既往地推进食用菌产业化扶贫工作,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与当地政府合作,在搭建政策扶持、技术保障、基础支撑等方面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保障产业扶贫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要加强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避免产能增长等因素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是大力推进食用菌循环经济工作,守住生态和发展底线。随着产业的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体系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作为行业协会,应坚持实事求是,不回避,想办法,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生态循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例如,木腐菌生产的快速发展与林业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协会要引导开展木腐菌替代原料和草腐菌品种的研发工作,以减少产业对林木资源的依赖与消耗。2012年,协会对浙江省食用菌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对以桑枝为原料生产食用菌等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总结。协会要精选试点,精心组织,更好地推进食用菌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三是搭建好交流、合作、协调和信息服务的平台。要加速形成全行业数据资产,推动协会和企业实现从经验决策、量化决策向大数据决策的转变,有效引导行业的发展。融资难是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协会要加大行业与资本对接工作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食用菌品种和企业,并通过这种引导规范行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结构调整、规划和布局,带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做好行业的发言人。协会要充分发挥沟通政府和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争取国家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建立系统的保障政策。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食用菌科普宣传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科普工作既要宣传食用菌产品,扩展消费市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也要宣传产业,食用菌是循环农业、绿色产业,推动植树造林,建设青山绿水;还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产业作用,大力发展食用菌文化体系建设,传承发扬我国的菌菇文化,推广食用菌消费理念。

    五是充当资源整合的开拓者。协会要整合行业资源,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扎实推进基础科研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面向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打造“实用型”和“实干型”人才队伍,努力改变我国食用菌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同时,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组织行业加快产品、技术、设备和资本的“走出去”,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互赢。

    六是做好行业的监督者和仲裁者。履行协会的引导、管理职能,建立食用菌行业的信用体系,以行业信用激励及失信惩戒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在全行业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维护行业及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实现行业提质增效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我国食用菌产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协会必须准确把握时局和机遇,尽职尽责地完成上述任务,争取早日实现我国从食用菌“大国”到“强国”的转变。(消费日报网 )

标签:
  • 怎样食用菌种植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1 日本鹿茸菇生产与养殖1.1 历年产量鹿茸菇味道鲜美,市场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