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


红沱竹耳是我国的特产,肉质厚实,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是上品“山珍”。每公斤干品出口额为50-80美元。现将竹荪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 菌种选择与生产目前我国人工驯化栽培的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芽快、结果早、产量高、干品口感好的优良品种,也应接种1年。可连续采收23年。原种和栽培种生产配方:木屑或棉籽壳76%,麦壳20%,白糖1%,石灰粉2%,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 ,料水比为1:1.2,PH值为5.5-6。材料混合后,装瓶。要求松木和顶部稍硬一些,中间打个洞。在1.5kg/cm2压力下灭菌2.5小时。培养基冷却至25即可接种。在通风避光的栽培室内70-80后,可用于扩大栽培和栽培。 2 栽培季节和场地选择红沱竹要求在阴凉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栽培场地应选择在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最佳时间是二月到五月和九月到十一月。 20-26C。室内栽培采用地下栽培或框栽栽培两种方法。栽培架以2-3层为宜。每层高60厘米,宽1.3米。在室外,选择阴凉处、土壤肥沃、半沙质酸性牧地。无沙土也可以,但必须覆盖腐殖土和沙土。栽培场地还应覆盖接近全荫或2米高的遮阳棚。 3 堆肥的制备和处理易腐烂的原料会使竹荪菌卵缺乏营养,导致芽萎、死芽,所以堆肥要新鲜、干燥。木材最好加工成10 至12 厘米的长度。杂竹、毛竹片可切成50厘米长,压裂后使用。堆肥中竹子的比例宜在30%以上,但竹丝、竹片保水性差,不宜使用。播种前将原料用5%石灰清水浸泡6-7天,再用清水浸泡2天,清洗干净,pH值降至6-6.5,捞起备用.也可用发酵法,将原料泡水,堆成高1.2米,宽2米的发酵堆,盖上薄膜,待中心温度达到65时翻堆C、每7天翻一次土,直至原料腐烂变黄。无氨味时方可使用。 4 栽培方法播种前10天以上喷1000倍甲胺磷农药水溶液加30%甲醛,对栽培场地进行消毒。播种前23天,翻松田土,做高50厘米、宽1.3米的床。播种时,将未干燥的混合培养料铺4-6厘米厚,然后播菌种,再铺8-10厘米培养料,再播菌种,铺第三层2-4厘米厚,即盖用腐殖质土46厘米,腐殖质土要先消毒,保持土壤水分不干不湿。之后盖上微湿的竹叶、茅草或松针2厘米厚,最后盖上薄膜,以保持水分和滋生细菌。每平方米用干料20-25公斤,菌种3-4公斤。要求播种过程中不得破菌,严格避光。 5 科学管理播种后堆肥含水率控制在65%75%,空气相对湿度85%。前15天无需喷水。 7 天后,应每3 天揭下薄膜30 分钟。温度超过30时,夜间也应揭膜盖上。常温播种50天后,菌体长出土表,应增加湿度,使垄面覆盖物不干燥,待菌丝覆盖垄面后,增加垄面湿度。减少使菌丝体缺水和倒伏,转移到堆肥中继续吸收养分,70-80年后菌丝体将覆盖整个材料表面。这时候再喷重水,以水不渗入堆肥为准,晚上揭膜,第二天早上再盖膜,这样昼夜温差可以达到更大10以上,待表土稍干后再喷水。初潮菇每平方米可产成熟卵60-80粒。出菇后,膜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左右,温度不宜超过34,使卵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生长。每天通风12小时,温度超标及时揭膜。 3035天后,菌卵进入成熟期,桃横端尖尖突出。在此期间应多喷水。竹荪红脱卵一般在晚上9:00开始排卵。第二天凌晨3-4点结束。少量裙子应及时采收脱水晒干,打包出售。初湿菇采收后,应补充堆肥和土壤原有水分,继续出菇。

水分管理方法是菇多喷,菇少喷,高温干燥时多喷,低温高湿时少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 6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室内要保持环境清洁,消灭病虫害源头。每月应在室内和室外场所消灭两次昆虫。如发现害虫,应及时诱杀。边土中发现曲霉菌、毛霉菌、根霉菌等应清除,病处撒石灰粉。灭菌后应更换土壤。高温高湿天气要加强通风,少洒水。如何种植竹荪一、栽培原料的准备1、栽培原料的种类: 培养竹荪的原料主要有晒干竹片、废竹片、竹圈下腐烂或半腐烂状态的竹叶、和圆土;木屑、甘蔗渣、麦壳;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与玉米秸、麦秸、坡莱秸、竹材等农副业秸秆结合使用。抛树、绿树可作节材栽培。 2、栽培材料加工:栽培前将原料平摊在阳光下晒3-4天,劈开长11-22cm(露天林下栽培可切成lm以下的竹片)和宽度为1-2cm。然后用1-3%的石灰水浸泡5-6天,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稍干备用。将竹叶和土壤在阳光下翻晒3-4 天,然后用1-1.5% 的福尔马林和0.3-0.5% 的敌敌畏混合液消毒。每立方米竹叶或土壤用混合消毒液27-30升,边喷边搅拌。将药材混合均匀,盖上薄膜,静置4-5天,竹叶1-3天后揭膜,摊开,让药物挥发1-2天,使之可以使用。林间栽培覆盖土不需消毒。 2、菇房及栽培容器的消毒处理菇房可用于一般的蘑菇栽培。床架可以是铁架、塑料床架或竹木床架。也可采用塑料箱、木箱、花盆等进行箱栽、盆栽。栽培前彻底清洁菇房,加入O.1%多菌灵或0.5%漂白液喷洒室。在内部,床架用5% 的石灰水或5% 的漂白剂擦拭。然后用福尔马林熏蒸、关窗、关门一昼夜,再打开菇房一周,方可使用。栽培箱、栽培盆用清水洗净后,用0.5he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内外表面,备用。三、栽培方法1、压块栽培:是将栽培的竹荪品种从瓶或袋中挖出,压成菌块,进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点是出菇早且集中,所以栽培期也短,但种子用量大

较大。  (1)挖瓶压块:在成都地区挖瓶压块时间可在上半年的4-5月份。将刚长满的竹荪栽培种:从瓶(袋)中挖出,用木框(规格40×40×12cm,即与香菇压块用木框相同。使用前用5%石灰水或5‰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过。)做成四周较中部稍薄点的栽培块,每块用种约12瓶。注意不要压得太紧,以免过于损伤菌丝体。  (2)菌丝体愈合:压块成型后,去掉木框,先盖l张消毒干报纸,将菌块放在经消毒后的薄膜上,并包裹好,茵块之间相距4-5cm,置于床架上,保湿培养约15-20天,菌丝体重新愈合。   (3)覆土:待菌丝愈合后,在菌块上面盖l一2cm厚叶的竹叶,继续培养5一10天,菌丝布满叶层80%以上时,及时覆盖泥土2-4cm厚。  (4)管理:主要通过调节基物、覆土层含水量、菇房内的温度、空气温度、通风和光照条件等来满足竹荪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条件,达到高产稳产。一般地,在覆土后空气相对温度80%,气温16-20℃,光照3-105Lux条件下,约1-2个月(最早的24天左右),后张始现蕾。   ①水分管理:覆土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一30%。若土壤含水量过大,则菌丝会因徒长大量地爬于土层表面,面在土层中分化形成原基,菌蕾数目少,达不到产高的目的。菇房内空气相对略湿度保持在80%左右。茵蕾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提高到85-90%否则,空气量度太低,土层水分易散失;温度太高则易引起杂菌繁殖,尤其是粘菌。浇水时喷头应向上,以避免冲伤上蕾。  ②温度控制:遇高温时,通过张起门窗而降低温度,以免热列菇蕾;低温时,要紧闭门窗,有条件的可装上加温装置,提高菇房温度,以防冻死菇蕾。  ③通风换气:每天张起门窗2-3次,每次通风换气10-20分钟,以便新鲜空气进入菇房,供荪苏生长发育需要。  ④杂菌和虫鼠害的防治:这项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若已发现菇床上有粘菌(草生发网菌Ste-monitis her-batica)和鬼伞类(Coprinaceae)杂菌出现,则应及时地除去,并在其发生外周围撒上一层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若发现有菇蝇、蜡类、魅脑以及线虫为害时,则应喷敌敌畏药液加以消除,但要注意不要伤害菇蕾。菇房要安装纱窗、纱门,以防老鼠进入菇房,危害竹荪。  2.直播床栽:指将经处理后的竹料等直拉铺于菇床上,进行播种、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积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积栽培,菇房利用率较钵栽有效,但较压块栽培周期长些等特点。  (1)下料与播种:床架上先铺一张大的消毒塑料薄膜,在薄膜底部张上几个小孔,以利多余水分流出。再在其上下料、播种,填铺一层料播一层种,共播三层菌种。尽量使菌种块夹在竹块之间,种料紧密相贴,最上层盖上一薄层竹叶。每平方米以于重计用料20公斤,用种3-4瓶。播种完毕后,浇水,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湿培养。  (2)覆盖:待菌种块复活生长,茵丝基本长满料面时,及时覆盖土壤,覆土层厚度2-4cm。  (3)管理:与压块栽培法的管理方法相同。  3.直播箱(钵)栽:利用塑料周围转箱、木箱、花钵等容器,直接下料播种进行栽培的方法。  箱栽时,箱底先铺塑料膜,并留出水小孔,再在底层铺2-3cm厚的小卵石,卵石上铺2cm厚的菜园土,土层上铺菌种,填料播种方法与直接床栽法相同。若规格为15×31×14立方厘米的箱子,可铺料以干重计4公斤确,用种2瓶/箱。钵栽时可不用薄膜。  栽培管理的水分控制及温度调节等措施与压块栽培法相同。  4.林间代料栽培:在树林或竹林下,利用竹木加工后的废竹、木屑,农副产物(如甘庶渣、作物秸秆,等进行竹荪栽培。这种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用工少、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是在广大农村的竹区、林区栽培竹荪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场地选择:向阳背风、排水良好、土壤湿润、无白蚁活动的竹林、竹木混交林、阔叶树林、针阔叶树混交林、果园等可作为栽培竹荪的场所。选好场地后,清除地上杂草、保持环境卫生,并撒上干石灰粉作消毒处理。为防止外界人畜干扰,在播种后最好在栽培场所周围人为地作上围墙。  (2)播种时间:一般地说,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以春秋两季播种效果最好。  (3)林间栽培方法:一般采用床栽。床宽80-100cm,长度不限,根据我们的实践.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厢间间隔30-50cm,以增加边际效应和为菌丝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围。用栽培种2-6瓶/平方米。播种采用层播法:即先铺处理过的竹叶、木屑或树枝叶等,再铺一层料,随后撒主层菌种(若为竹专块料,则宜将菌种夹在竹心),然后又再铺一层料,再量一层菌料,如此播3-4层,一般铺料厚15-20cm,播后盖竹叶、木屑等,最后盖土,土层厚4-5cm ,并用清水浇透。根据地势高低情况,可采用相适应的地表栽培和坑栽两种形弯。   ①地表栽培:在地势较低、潮湿的场地采用此法。即先在消毒场地上划好厢线,并插竹块标出界限、然后在厢界内铺料、播种、播后用土把厢围封起来。  ②坑栽:当场地蔽荫度不够或地势较高,土壤较干燥时,宜采用此形弯。先在划好的厢内挖坑,坑深10-15cm,挖好后坑内及周围撤石灰粉消毒,然后采用层播法播种。  (4)竹林栽培方法:在各种竹林里,按每亩180-200个窝计算打窝,在空地上最好在腐竹头边,挖15-20cm深,长×宽为50×35cm大小的坑,每坑投料计1-1.5公斤,每亩投干料200-300公斤,挖好后就地取一些腐竹叶垫底,然后铺料撒种,如此播2-3层,再盖竹叶,稍踩紧,最上面用挖坑出来的土覆盖;若晴天土壤干燥时,应浇透水(雨后栽培不用浇水)。  一般雨后播种菌丝复活较好,在竹林里栽培时,将菌种夹在蔫泡竹内,则菌丝生长效果好。另外,在竹叶上撒些木屑效果也较好。在竹林内同样可采用床栽法。由于林间,无论是竹林或树林,特别是老年林,其地下的根交错盘踞,因砍伐或自然死亡等多种原因,使地下埋藏了不少腐根,这些腐根是竹苏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林间播种,菌丝不仅在投料的地方生长,而且同时也蔓延到其他有养料的地方。因此,野外林间空地培竹荪是最经济、最合法的栽培方法。  (5)管理:野外林间栽培竹荪,只要场地选择恰当,一般不需要搭棚可遮荫。土壤湿润也不必浇水。春秋季节若越遇干旱、则需在菇床及竹头、坑边附近适当浇水补充水分。越冬后的菌丝待气温回升后,张始向四州蔓延伸展,形成菌索,约在3-4月份,菌索先端形成小菌蕾,在菌蕾形成时,需经常浇水。此阶段若严重缺水,菌蕾则会因分化不成而死亡,即使形成菌蕾,但也张不了裙;若浇水过多,则菌丝徒长,幼菌蕾到成熟时便全破口,给病菌的侵入以可趁之机,从而是导致菌蕾死亡。一般在雨水较多的6-8月份,是竹苏大量出现撤裙的时候,要注意及时采收。  四、采收  竹荪的商品部分一般指菌裙和菌柄。裙、柄的完整性和颜色的洁白程度直接地影响到竹荪的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采收时期:适应采收期应在竹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型期进行。因为张型期的竹荪子实体菌柄伸长到最大高度,菌裙完全张张达到最大粗度,产抱体(菌盖上黑褐色抱子液组织)尚未自容,所以这时采收的竹荪子实体具有很好的形态完整性,菌体洁白。否则,过早地采收,菌裙、菌柄尚未完全伸长展张,干制后个体小,商品价值低;过迟采收,菌裙、菌柄萎缩、倒伏;而且产孢体自溶沿裙柄下流,污染裙、柄,严重地影响到产品的色泽。  2.采摘方法:采摘时,用一只手扶住菌托,另一支手用小刀将将菌托下的菌萦切断,轻轻取出,放入瓷盘和蓝子内。决不要用手扯。因为用手扯会将裙、菌柄很脆嫩,极易折断,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采收后、将菌盖和菌托及时剥掉,保留菌裙菌柄。去掉菌托表面上的泥土,菌盖可在清水中浸洗除掉表面上的抱体,再进行干制。若裙柄已有少量污染,则应及时用清水或干净湿纱布掺净即可。

标签:
  • 学习食用菌种植
  •  
  • 食用菌种植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竹荪病虫害的防治
    竹荪病虫害的防治
    三江侗族自治县南部儋州镇鹤童村桐木屯,继去年小面积试种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