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发酵环节相关技术要点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产量最大、消费人群最广的食用菌品种,尤其受到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青睐。在欧美,双孢蘑菇的种植具有高度专业化、产业化生产的特点,菌材、培养料、发酵和栽培等过程分别由专业公司和蘑菇农场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参数控制都非常严格,每个菇场的菇单位面积产量都比较高。我国双孢蘑菇栽培特点以季节性栽培为主,农户经营分散,生产基地大,总产量高,但蘑菇单产低,仅为平均单产的1/3-1/4的发达国家。目前,国内部分食用菌企业引进、借鉴国外食用菌工业化生产技术,在堆肥发酵和食用菌栽培环节精确控制参数,使食用菌单产水平接近国外标准,摆脱了季节性限制,实现全年生产。现将发酵环节的参数控制进行总结,以达到生产中的效果。 1 堆肥配比1.1 堆肥常用原料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常用原料有麦秸、稻草、鸡粪、牛粪、饼肥、石膏、磷肥等,原料的选择不宜既要考虑营养,又要考虑堆肥的透气性。小麦草和鸡粪是首选原料。蘑菇是一种草腐菌。它没有叶绿素,其生长所需的养分完全由堆肥提供。供应。只要将原辅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堆肥发酵后即可提供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2堆肥原料应新鲜、无霉变。麦秸含水量18%-20%,含氮量0.4-0.6%,以黄白色草茎为佳。鸡粪尽量干燥无结块,含水量30%左右,含氮量4-5%。鸡粪最好,其次是蛋鸡粪。要求碳酸钙、石膏等辅料不含杂质。含有不必要的重金属。特别是镁含量不宜过高,Mgo含量应控制在1%以下。 1.3 堆肥配制原则配制堆肥时,首先计算初始氮含量,然后确定粪草配比,最后确定堆肥中的碳氮比。根据粪便堆肥配方,初始氮含量控制在1.5-1.7%之间。合成堆肥配方的初始含量控制在2.0%左右。堆肥的粪草比不宜超过5:5,否则游离氨难以排出。关于堆肥配制中的碳氮比,国内资料一致推荐碳氮比为30-33:1。这个比例是根据国内相应的生产条件。工业生产堆肥制备中碳氮比应为23-27:1,这种碳氮比的制备在筒仓和隧道系统中将发挥优势。堆肥制备中的碳氮比处于生理水平。碳源主要供给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氮源主要参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成为微生物的内部结构。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培养基中的碳氮比极为重要,尤其是双孢蘑菇。碳氮比为23-27:1的培养料,有利于促进筒仓和隧道系统的栽培。对物料发酵有益的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能促进培养物料的分解。在出仓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碳氮比逐渐下降到21-26:1,而在隧道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碳氮比逐渐降低。碳氮比降低到14-16:1,有利于蘑菇菌丝的生长发育,菌丝的良好生长,为以后蘑菇的高产打下必要的基础。堆肥在堆肥过程中,如果含氮量过低,微生物的活性就会减弱。堆温低,延长发酵时间。氮含量高时,会引起堆肥中NH3的积累,抑制蘑菇菌丝的生长。因此,配制堆肥时,主料和辅料的用量必须按一定比例进行。 1.4 推荐配方为麦秸1000kg、鸡粪1400kg、石膏110kg,其中麦秸含水率18%,含氮量0.48%,鸡粪含水率45%,含氮量为3.0%。堆肥初始含氮量为1.6%,碳氮比为23:1,粪草比为4.8:5.2。

2 堆肥中堆肥发酵2.1 场地要求工业化双孢蘑菇生产的堆肥发酵在菌料厂内完成,封闭运行,分为原料贮存区、预湿混合区、一次发酵区和二次发酵区四区要求地势高、排水畅通、水源充足。菌材厂除原料存放区外,地面应采用水泥硬化,并根据生产需要设计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布局细节尚未讨论。 2.2发酵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使用自来水或深井水。同时,排水系统要有防污染设置,排水要充分净化。发酵水质控指标为PH7-8,含氮量应尽可能低。需要测量每批次的氮含量。 2.3堆肥发酵双区系统双孢蘑菇工厂采用二次发酵技术,采用料仓进行16天的一次发酵,隧道进行7-9天的二次发酵。双孢菌双区堆肥发酵工艺流程为:原料预处理堆肥预湿处理混合调质料仓一次发酵隧道二次发酵冷却投料播种。

标签: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 有效食用菌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及处理:麦粒100公斤,发酵后的干粪草或糠壳10-20公斤。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