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出菇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幼芽保护和蘑菇管理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至6-10时,开始喷水保湿,将空气湿度提高至85-95%,进行散射光照射,注意防风防晒,进行催菇和催菇管理。结果。不同时期气候因素的控制情况如下:

温度:羊肚菌是一种耐低温的菌类。定植最佳时间是大田栽培环境温度低于18时。通常地温控制在18,有利于原基形成,壮苗丰产;一周后,调整通风,控制地温在314,有利于原基分化; 8C至16C的表面温度可以刺激子实体的形成。如果此时气温变化剧烈(地表低于5或高于20),就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尤其是在幼芽阶段,很怕昼夜温差过大。温度过低,幼菇会被冻死,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病虫害或畸形菇。

湿度:播种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65%。播种耕不硬化为宜;蘑菇的相对湿度应为85至95。原基的形成是湿度管理的重要阶段。可随时喷少量水,保持湿度。发现小子实体后,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土壤湿度保持在60%65%。保持低温和湿度是山核桃生长的基本条件。后期喷水或浇水时,一定要保持通风,避免“浇水不通风,蘑菇丢沟里”。

照明:建议在暗室中培养菌株。大田生产中,菌丝生长可用遮阳网遮挡,遮光率80-90%。微弱的散射光(透光率15%-25%)有助于诱导羊肚菌子实体的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子实体发育过程中,避免强光直射,易造成子囊果灼伤,诱发畸形菇。

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同的生长发育过程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不同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的通风来调节生长发育环境中所需的浓度。通常,在诱导出菇时需要保持较低的二氧化碳浓度。原基和子果皮的形成和发育应适当增加通风。幼菇(幼子囊果)不宜用冷风吹。

除害虫

主要害虫:跳虫、蛞蝓、木耳蚊等,其中以跳虫最为严重。

杂菌主要是真菌和细菌:真菌病害的发生会使子囊果表面发霉,白色气生菌丝大量繁殖,使菇体腐烂、死亡或变形,严重影响品质。目前对真菌病害尚无明确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是预防和控制。

细菌性病害:多发生在出菇过程中,伴随着高温高湿天气的发生,主要为害症状为菌柄变红、腐烂、发臭。

防治方法:播种前1个月翻田,每亩施生石灰5075公斤,翻后晒太阳,可有效减少跳虫为害;清除田间农业废弃物,特别是玉米秸秆等含糖轮作作业,避免连作;可使用咪达唑或硫酸铜防治镰刀菌;微生物农药Bt或Bti可用于防治害虫,黄板或黑灯可用于诱杀成虫。

收获方法

子实体出土后约7-10天成熟。当羊肚菌菌盖的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浅灰色或棕黄色,菌盖表面的蜂窝状凹陷充分舒展时即可采收。此时的菇肉紧实、厚重、美观。采收时,一手握住菇体,另一只手用锋利的刀从菌柄基部切下菇体。子实体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以免影响品质。遇到细菌性、真菌性病害的病菇,应尽快采收,以免发生立枯病,引起病害蔓延。

干贮

采收的子实体应及时晒干或晒干,以免堆积、褐变,影响外观和价格。烘干时,温度应从30-35开始,加大通风,及时排除潮湿空气,以免菇体严重皱缩、褐变。 50C,最高不超过55C,保持2-3小时,直至完全干燥。将晒干的子实体按质量分级装入加厚透明塑料袋中,密封保存。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霉变回潮。

标签:
  • 菌害防治技巧
  •  
  • 菌害防治方式
  • 更多栏目最新
    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
    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
    羊肚菌是世界上珍贵稀有的食用菌之一,属于高档营养品。富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