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木种耳高产技术


(1)选择优质菌种:选择瓶(袋)瓶(袋)上下一体,色泽洁白,菌丝粗,枝条密,手压种块手感柔软,湿润,小块落地带有碎片少,断面有明显的菌丝。无绿、黄、黑霉菌等污染菌。 (2)选择栽培地点:选择平坦的土地或坡度在30度以下、朝南或东南向山坡、背风、有土、靠近水源的地方。忌栽于朝北坡、老背阴坡、轻石坡、白山土、窄沟、松、杉、樟等油性树下。 (3)适时砍伐:选用树龄8——12年、胸径10——12厘米的栎属、栎属。砍树的最佳时间是从“冬至”到立春。此时为树木休眠期,水分少,养分充足,树皮与木质部结合紧密,耳条不易剥落;剪后半个月左右,将枝条剃净剪断,以利干燥。不要过早或过晚砍伐树木。 (4)消毒架晾干:耳棒两端涂上10%的生石灰水,防止杂菌进入木内。然后叠成“#”字形,挂在太阳下晒40——60天。以每100斤活树干达到8085斤为宜。定植生长,影响产量。 (5)接种时间和密度:接种的最佳时间为日平均气温10左右,雨后晴天、空气清新时易成活。密度控制在“两寸开孔,盖菌盖严”,每铺种子15——20斤。不要在下雨或下雪天接种疫苗。 (6)桩栽:接种后将耳材桩成“鱼背形”,每7天上下翻动一次桩,根据断面木的干湿情况浇水。翻了4——5次才可以立地。月平均气温低于8时,可在桩上覆盖塑料薄膜,周围压紧。晴天中午应揭膜降温。月平均气温在8以上,可在堆上覆盖活枝叶,堆温不宜超过35,否则会造成“烧堆”,菌丝死亡。 (7)及时翻杆:展后每10——15天翻一次,一般为3——5次,根据截面木干湿情况浇水,保持水分,防止剥落,并早点种植和生长。保持盛况没有高大的杂草。转动杆使木材受水均匀,菌丝生长均匀。 (8)林分管理:春季绵山,当耳芽长出50%以上时,即可进行林分管理。人工浇水在10度以上的自然温度下进行,每天1——2次,浇水要轻、细、透。早晚气温超过25度时浇水。耳柄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会造成龟裂、脱皮。浇陡水或高温浇水,会形成高温高湿,易引起病虫害,引起流涕。 (9)病虫害防治:人工清除较大的杂菌,用刀刮去绿色、黄色、黑色等霉菌和皮革,用生石灰涂抹消毒伤口,用红药处理耳梗和真菌。线虫、贝类采收后用0.2——1%乐果或除虫菊(按产品说明书)喷洒,现场用生石灰消毒。 (10)适时采收:春秋两穗,先采大穗,采小穗,下次采收小穗。大耳朵和小耳朵应该一起收获。三伏天气温高,虫害多,细菌繁殖快,应将耳片留在茎上。如不采收,易受害虫危害或引起细菌腐烂。采收时应除去穗根,防止残根腐烂形成虫害,影响下一茬的生长。果穗采收后,要将茎杆晒干,然后人工浇水,达到“干、湿、湿”交替的环境,使木耳获得高产。遵化农业信息中心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