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三剩物”袋料栽培茯苓技术


利用松树的“三剩”(即松树桩、尾枝、边角料和松木屑)培育茯苓,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原木砍伐,提高松树资源利用率,并取得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1. 季节。茯苓是中高温药用菌,一年四季均可袋栽,但最好在3-9月间接种。 2、选址。灵肠宜选在土质疏松、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空气流通、阴凉处。如果利用贫瘠的土地,也可以人工建造低矮的遮阳棚。 3、准备材料。选用新鲜、未腐烂、未发霉的松树灌木、尾、梢、枝及加工后的边角料,锯成25-30厘米长,剥去粗皮晒干,用细铁丝扎成捆,每捆重约5公斤,包边木的断面和边缘要修整,或用砂布打磨,表面不能有突起,以免装袋时划伤袋子。木块之间空隙多,透气性好,接种后发芽速度快,栽培成功率高。当用于栽培茯苓的松木断面出现微小裂纹时,含水率在60%左右,是栽培茯苓最适宜的时间。如果松木含水量不够,可用清水浸泡补水。 4.配备配套材料。 60%的干松木屑、19%的麦麸、18%的玉米粉、1%的蔗糖、1%的石膏、0.8%的硫酸镁、0.2%的cramexil、60%的水分,拌匀。 5.袋装杀菌。使用长40cm、宽30cm、厚0.0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前,将桶袋剪开,用尼龙绳将一端系好备用。袋子底部放一些配料,木耳放入袋子,袋子上部放一些配料,把袋口扎紧。将装好的料袋定期叠放,盖上2~3层专用杀菌膜,四周用重物压实,通蒸汽杀菌。 ~18小时,再炖6小时。 6. 疫苗接种。取出灭菌后的菌袋,放入洁净室冷却至26以下,然后将菌袋移入预先灭菌的接种室,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每袋接种量80-100克) ).要求增加接种量,使木段和部分袋壁或缝隙有菌种,使菌种较多,可减少杂菌污染,提高制袋成功率.接种后应及时检查袋壁。如发现包袋有破损,应及时用透明胶带修补。 7. 培养。将接种好的菌棒移入通风干燥的培养室内进行菌种培养(或移至室外有遮荫、防雨、保温、避光的地方)。菌棒可以放在床架上,也可以放在地面上呈“井”字形堆成4-5层高发芽,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恒温常温栽培,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 8、领场整地。选址后,清除杂草、石块、杂物等,深耕30-40厘米,曝晒2-3天。然后按照1米左右的宽度开箱。盒子的长度没有限制。在667平方米内挖40厘米40厘米15厘米的土坑20个,坑内放松木屑和白蚁生物药,覆土后诱杀白蚁。 9、木耳包下地。 20-30天后,当菌丝布满整袋时,在布满菌丝的袋子一端的薄膜上剪一个洞(剪掉下层塑料袋1/3处,不要将袋子完全取出,盖土),然后插一根干的、新鲜的、长30厘米的小松枝或松根作导木,与菌袋一起平放在地里。土厚5-8厘米,缝隙也用松沙填满,看不到木头。 10.管理与采收。菌材入土后,首先要防止长期高温、干旱或大雨。表面可用树枝和茅草覆盖,浇水,并开排水沟调节温湿度。含水量60%左右,促进茯苓生长。将菌袋放入地下15至20天后,就会开始形成小鸟蛤。

为大大提高袋料栽培茯苓的产量和品质,在栽培中途开始形成幼椰后,土壤出现“裂痕”后,要小心清除土壤,检查茯苓的情况。在每袋材料地窖里。当小玲超过1个时,可在小玲生长点处剪掉连接小玲的菌索,小心移植到尚未形成幼玲的袋材上,将菌索断裂的部分插入袋内。在袋材表面菌丝茂盛处或菌膜下压紧,再稍压实土壤。这时的茯苓长得很快。茯苓出土后要防止日晒雨淋腐烂,所以要经常检查,及时覆土。还要防止牲畜、野猪闯入灵场,践踏涪陵窖。在常温常湿条件下,接种后110-120天,茯苓会陆续生长成熟。当形成椰糠的土层和茯苓表皮没有新的裂纹出现时,椰糠的菌核已经硬化,椰糠的蒂部很容易从包材的木头上脱落下来,证明茯苓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

标签:
  • 学习食用菌种植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