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种植猴头菇 猴头菇栽培技术要点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是一种低温木腐生食用菌。近年来,其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产量和效益也相应提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猴头菇如何种植以及猴头菇栽培技术要点,供种植猴头菇的朋友们参考。

一、猴头菇菌种选择及其配方

为保证生产安全,必须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采购一级菌种。二级菌种生产配方:锯末78%左右,麸皮18%,玉米粉1%,黄豆粉2%,石膏1%;含水量达到55%65%,PH值为6.0,即可装瓶或罐装、罐装、灭菌。

三级菌株的生产主要采用以阔叶树锯末为基础的配方。具体公式为:

1、锯末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

2、木屑79%、麦麸18%、豆饼粉1%、玉米粉1%、石膏粉1%;

配方中使用的麦麸、玉米粉、豆饼粉等必须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木片必须过2-3目铁丝筛,除去原料中的硬物,防止装袋时刺破塑料袋。

二、猴头菇怎样装袋灭菌

可高压或常压灭菌。无论您使用哪种方法,请注意:

一是及时入炉。装袋完毕后,应立即将袋子放入灭菌炉内,快速加热,开始灭菌。

二是合理折叠袋子。进入炉子时,袋子应叠放。最好使用耐高温、高压的铁制或塑料筐。袋子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隙,以便蒸汽从下向上流动,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灭菌。不彻底。

三是控制温度。普通高压锅灭菌开始时,应尽快用猛火,使灭菌室内温度在4小时内达到100,维持810小时,停火,小火煮68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后取出。用高压锅将其充分释放。冷却锅内空气,保持压力至1.2公斤/平方厘米2小时(丙烯袋1.5小时可达1.5公斤/平方厘米)。自然就会凉了。当压力降至0.5公斤/平方厘米以下时,即可将锅放气并取出。

三、猴头菇接种技术要点

进入接种室前,工作人员必须洗手,换上消毒白大褂、帽子、拖鞋,并将细菌带入接种室。接种前,工作人员应用70%至75%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菌种瓶外壁;点燃酒精灯,通过火焰烧毁接种工具。

接种时,酒精灯火焰接种、干热风接种、负离子净化接种装置、超净工作台接种均方便。每种方法都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程序。

不要忘记在接种前严格检查菌株的质量。若出现黄、绿、黑色,说明该菌株已被杂菌污染,应排除;如果菌丝上出现棕红色斑块或液体,可能是菌丝老化或引起局部发热;如果菌丝呈灰白色、稀疏、无力,则说明该菌活力较低,应谨慎使用。

接种时,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无菌区打开菌种瓶,刮去表面老化菌丝和结节状或珊瑚状子实体。打开待接种的袋口,用接种工具将细菌快速插入袋内,然后密封。每瓶二级菌可接种三级菌3045袋。

四、猴头菇菌种培养方法

细菌培养室必须干燥、清洁、隔热、通风。房间内可有5至8层架子。每层高度应为35至45厘米。最底层与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40厘米。床面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但表面必须坚固、平整、光滑,以免刺破袋底。细菌培养前3天应对细菌培养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与接种室消毒要求基本相同。

接种好的菌袋进入培养室后,在菌种管理过程中必须进行检查。菌袋放入培养室34天后一般不宜翻转。 7天后,检查菌丝生长情况以及是否有杂菌污染。一旦发现污染菌袋,应立即清除并焚烧或深埋,防止感染。

在适宜的条件下,2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入袋内。为了顺利完成发芽,应加强管理:

首先,温度控制主要以控制室温为主。温度计应放置在菌袋内温度最高的地方。菌袋首次进入培养室后1至4天内应将室温调节至24-26,使接种的细菌在最佳环境中尽快进食,定殖生长,形成优势,并减少杂菌污染。

从5天开始,随着菌丝生长,袋内温度升高,比室温高2左右。为此,应将室温调节至24以下。 16天后,菌丝逐渐进入旺盛代谢期,应控制在20-23的适宜温度。

其次,在湿度控制方面,发芽期间,菌丝体依靠基部的水分生长,不需要外部供水,因此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0%左右。湿度较大时,应开窗通风。湿度过高会导致细菌生长。

三是在光照控制方面,发芽期菌棚应尽可能黑暗,以免过早发芽。

五、出菌管理

经过20多天菌种培养,当菌袋表面观察到大的黄豆芽时,将菌袋放入菇棚内,开始进入出菇期管理。此时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是菌袋的开口。取下原来密封的卫生棉条盖,以增加通风并促进原基生长。

二是调节温度。菌袋打开后,温度应调节至14-20。

三是增加菌棚湿度。菌袋打开后,需要向菌棚的空间和地面喷水,使菌棚的相对湿度达到85%至90%。保持菌袋物料表面湿润,以保证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四是适当加强通风管理。菇袋打开后,注意适当加强菇棚通风,保持菇棚内空气新鲜。应先喷水,后通风,保证菌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

五是保持一定的散射光量。猴头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200400lx的光照。

六、畸形猴头菇防治

畸形猴头菇影响其商业价值,必须全力防治。常见的畸形类型有珊瑚簇型、秃头型、颜色异常型等。主要原因是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当造成的。如果生长时湿度高,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就会刺激子实体基部分枝,形成珊瑚状,无法形成球形子实体;温度高于25,空气湿度低,会出现裸子实体,无刺;如果温度低于14,子实体就会开始变红,并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加深。

防治方法: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时,应加强通风,促进子实体健康生长。产生裸子实体时,应加强水分管理,向空间或地面喷水降温和补水。当子实体出现红色时,加强温度管理。另外,若因菌种频繁传代、品种退化而产生畸形猴头菇,应进行纯化复壮,培育优良菌种。若子实体因感染杂菌而变黄,应及时连同培养基一起挖出。

七、采收与再培养

猴头菇从原基形成到采收一般需要10至15天。子实体成熟的标志是:菇体呈白色,表面出现菇刺。蘑菇刺长至约1厘米长,无需喷出大量孢子即可收获。

猴头菇采收后,将菌袋内的菇根和老菌皮清洗干净,停止浇水57天,扎紧袋口,继续培养10天左右,即可形成第二批蘑菇。一般管理良好,可采收23批蘑菇,生物转化率为90%115%。

标签:
  • 种植技巧
  •  
  • 怎样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最新猴头菇的种植技术
    最新猴头菇的种植技术
    猴头菇是传统名贵菜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效
    猴头菇如何栽培,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猴头菇如何栽培,猴头菇的栽培
    蘑菇种类繁多,栽培方法各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猴头菇是怎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