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几种方法,准确鉴定食用菌菌种优劣


1、培养观察力和辨识力

对分离、选育、引进的菌种,通过培养观察菌丝体对干燥、湿度、温度等方面的适应性。例如,菌丝在干燥、潮湿和干湿条件下培养,如果菌丝在前两种条件下都能生长良好,并且在干湿条件下生长最好,那么就是一个好的条件。菌株。

2、外观直接观察与鉴别

外观菌株,白色菌丝粗壮、结实、有弹性,则生命力强;若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或菌丝自溶产生大量红褐色液体,则生命力减弱,不宜再用;如果木块应变仍然坚硬,则属于生命力强的应变,如果木块变软松散,则表明老化,不宜使用。

3. 液体培养鉴定

配制2%糖水溶液,常规灭菌后,挑取大豆大菌块(4322,-11.00,-0.25%),放入上述溶液100ml中,25——28放置3——7天,如果液面出现气泡,造成“油皮”和浑浊,说明菌种本身有杂菌;如果幼苗下沉,或长出很薄的菌丝层很慢,说明该菌株的生存能力弱;液面周围的菌丝体生长快,呈浓密的白色棉状,表明该菌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4.木屑花瓶鉴定和循环产量鉴定

瓶栽的鉴别方法与栽培栽培的方法相似。将木屑培养料包装松散,适当增加湿度,将待鉴定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并做好记录。 26恒温培养15天。天空。然后降温到15——20,给予更好的散射光条件。培养半个月左右,瓶壁和料面就会出现子实体原基和少量子实体。如果没有发现杂菌和异常现象,则将菌连到木段进行定期产量鉴定。如果子实体生长旺盛,高产优质,具有品种优良的特点,且无菌种混生,则说明该菌种可靠,可以保藏和规模化生产。实践证明,上述菌种的质量鉴定方法比较科学,可以筛选出优良菌种。

标签:
  • 学习菌种选育
  •  
  • 菌种选育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