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猴头菇,又称猴头菇、对面菇等,因子实体表面长有毛刺,远看像金丝猴头而得名。一。猴头菇的有效成分有多糖、低聚糖、猴头菇素、腺苷、漆酶、猴头菇素、氨基酸等,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作用。它们可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窦炎等胃病,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多种不同的出菇模式进行栽培试验,探索最适合猴头菇产业化栽培的出菇模式,为猴头菇产业化栽培企业提供参考。

一、制袋工艺

1.1 混合装袋工艺

按照“木屑30%、玉米芯16%、棉籽壳22%、麸皮15%、米糠10%、玉米粉5%、石膏2%”的配方,将原料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烘干10分钟,然后加水调至65%,加水继续搅拌30分钟后进入套袋工序。使用立式双冲压自动套袋机套袋。塑料袋规格为半径17.5cm,高20cm。

1.2 灭菌冷却过程

采用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121保温2小时,灭菌前彻底排除冷气,灭菌过程中定期清除冷凝水,确保灭菌包内的杂菌被彻底杀灭.灭菌完成后,将灭菌器前后门之间打开一条缝隙,利用冷却室内的正压洁净空气,排出灭菌器内的蒸汽和热量。蒸汽去除后,菌袋被拉入冷却室,由空调强制冷却。

1.3 接种过程

当菌包中心温度低于24时,可在接种线上进行接种。接种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尽量缩短打开菌包塑料盖的时间,以免被细菌污染。

1.4 培训管理

接种结束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温度2325,相对湿度6570%,CO2浓度4 000 L/L,避光。培养过程中,每天需要监测菌袋中心温度、菌袋间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需保证菌袋中心温度不超过26。通过监测多处菌袋之间的温度,可以判断培养室的环境条件是否均匀。如果相差较大,可增加内循环风量,尽量使所有菌袋保持相对一致的培养条件。培养过程中可以用叉车倒转堆垛作业,调换上下培养床架的位置,提高菌种的一致性。

2. 萌芽过程

2.1 初潮菇的管理

菌丝长满后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将菌袋转入出菇室进行第一次出菇管理。管理流程如表1所示。

2.2二次采菇管理

第一批湿菇采收后,提高温度,降低湿度,促进菇坑内菌丝的恢复。 3000L/L以下,不光照,2天后,菌丝完全恢复,开始扭结。此时,按第一次冲菇管理流程进行第二次冲菇出菇管理。

三、结果方式比较

猴头菇工厂化出菇有5种栽培模式:倒置栽培、侧切栽培、筐栽、瓶栽、格栽。

3.1 倒栽培模式

猴头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刺向重力方向生长,当袋口朝下时,猴头菇刺全部直立,产品造型更美观,更像“猴头菇”。袋头向下需要特殊的高密度网格,加湿器产生的冷凝水容易流到猴头菇的子实体,造成细菌污染等问题,影响猴头菇的形状刺猬制品。

3.2 侧切口模式

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侧切栽培猴头菇。但在实际工业化培养中发现,菌袋在培养过程中的相对湿度在65%~70%之间,袋口处的细菌不会因脱水而导致干燥死亡,因此猴头菇子实体会在袋口处继续生长,侧出菇占地面积大,难以上架和采收,故侧切方式不适用用于猴头菇的工业化栽培。

3.3 筐栽模式

将装好菌袋的周转筐直接放在出菇床架上。这种方法类似于网格栽培模式。可以通过焊接专门放置周转筐的床架来实现,但周转筐耗时长,增加了固定投资。

3.4 瓶种模式

采用瓶栽模式,在栽培阶段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但在出菇阶段,瓶口直接出菇会造成原基过多,形成大量小猴头,商品性差,经济效益低;此外,使用定制的小口瓶盖虽然可以减少原基数量,但与塑料袋直接出菇相比,原基数量还是较多,也增加了操作工序和投资成本。

3.5 网格培养模式

生产实际表明,网格栽培模式是最适合猴头菇出菇的模式,环境条件控制好,操作相对简单,可根据现有设施设备增减投放密度。

4。结论

食用菌产业化种植具有集约化、年产化的特点,在食品安全方面比传统种植模式更有保障。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双孢菇、金针菇、蟹味菇、白玉菇、海味菇、杏鲍菇等基本实现工厂化生产,淘汰传统低效栽培模式。试验表明,出菇期采用网格栽培模式,操作简便,出菇均匀度高。是一种非常适合猴头菇产业化栽培的出菇方式。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 快速食用菌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最新猴头菇的种植技术
    最新猴头菇的种植技术
    猴头菇是传统名贵菜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效
    猴头菇如何栽培,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猴头菇如何栽培,猴头菇的栽培
    蘑菇种类繁多,栽培方法各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猴头菇是怎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