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菇房床架式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双孢蘑菇床架式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菇房及床架结构菇房东西长19.6m,南北宽9m,前后墙高2.5m,山墙高3.5m。墙壁是用石灰砂浆砖砌成的。在外面用水泥固定接缝;先在里面抹上石灰泥,再刷上石灰泥。面向过道的前后墙留4个25cm20cm的通风窗,第一个通风窗距地面20cm。前墙两端开门,宽1.0m,高1.8m。地板是用砖铺的,接缝处填满了水泥。屋顶是用竹竿薄膜建造的。床架长7.8m,宽1.5m,高2.3m,共5层。第一层距地面10cm,以上层距55cm。前墙开东西向走道1条,宽0.7m;南北走向10条走道,每条走道宽度0.65m,总养殖面积500平方米。 2、栽培时间双孢蘑菇一般在春、秋季栽培。我市小麦草栽培预湿时间为8月5-15日;播期为9月5-15日;棉籽壳预湿时间为9月10-15日;播种期为9月15-20日。 3、菌株选择选择产量高、抗杂质性强、适应性广的As2796菌株。 4、堆肥配方(按实际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算)麦秸3000kg、新鲜鸡粪3.5立方(或干鸡粪900kg)、尿素35kg、过磷酸钙35kg、100kg石膏粉、石灰粉50kg、碳酸钙50kg; 棉籽壳1500kg,双孢蘑菇专用肥100kg,石膏粉30kg,石灰粉15-20kg。 5.堆肥的准备5.1。麦秸的准备预发酵:将麦秸按计划进行预湿。预湿越透水越均匀越好,做到湿比干好。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预先挖好的坑中用0.5%的石灰水浸泡,吸足水分后捞出,与预堆鸡粪按比例拌匀成堆;另一种是在坚硬的地面上铺上麦秆40-60厘米后,喷水使其充分吸收;第二天,堆成1m高的堆,四周喷5%的石灰水; 60%左右(拿出几根麦秆,用手拧一下,可以看到有水渗出)。但要注意不要在预湿时直接撒上石灰粉。并按比例与预先堆放好的鸡粪充分混合。筑堆前一天,在堆底撒一层石灰粉或10%浓石灰水。堆好第二天,在拌好的麦秸中均匀加入尿素,同时把一些没有泡过的麦秸放在事先挖好的水坑里泡好后放在堆顶,呈南北走向,宽1.6-1.8m,高约2m,长度不限,四周垂直,堆顶呈龟形,覆以草苫。第二天开始测温,每2-3小时测一次。当温度升至65时,保持3-4天。第一次转动桩。翻堆调水,使含水量达到75%左右(用手紧握培养料,滴出约10滴水),同时加入石膏粉均匀; %石灰水调pH至8.0,堆高和宽不变,但长度变短。翻堆后,清理堆周围的杂物。第二天开始测温,待温度升至65,保持3-4天。进行第二次翻转。翻堆前,用喷雾器向堆四周喷洒培养料,或将干料收集在堆外喷水浸湿,翻堆时放在堆的中上部。堆放,并调节含水量至72%左右,pH值7.8。翻堆后在65保温2.5-3.0天,然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翻面前也要留好通风通道或垫木棍,通风发酵,放置2.5-3.0天。一般水调适当,堆温正常即可。发酵前翻堆3 次就足够了。每次翻身后,桩面喷0.5%敌敌畏、80%溴氰菊酯1000倍液。 二次发酵(后发酵):麦秸二次发酵分为菌房外二次发酵和菌房内二次发酵两种。菇房外二次发酵场地应先彻底清理干净。然后喷洒80%溴氰菊酯1000倍液;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粉(以地面为准)。用砖砌通风通道(砖与砖之间的距离为5-8cm),气泵(最好用砖砌成一个四面通风的砖笼),北面堆放材料-南向,高1.5m,宽1.2m,长20m。左右,顶部为龟形,四边垂直。

料堆建好后,堵住抽油缸,并在第二天上午9:00前用塑料(9930,10.00,0.10%)薄膜覆盖料堆。薄膜与堆肥之间的距离为20-30厘米。大。当空间温度升至45左右时,用适量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熏蒸后,温度升至57时,密封8-10小时。堆肥经过严格杀菌后,有计划地控制抽风筒和风道,使堆肥在50-55发酵5-7天,然后抽出所有风道和空气-拉缸,待培养料温度迅速下降至28时,进屋撒料播种。菇房二次发酵,将发酵前的堆肥均匀铺在床架上,封好菇房门窗,然后将热蒸汽通入菇房,直至温度达到60左右,保持保温8-10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45-55,保温4-5天,迅速降温至28,撒料入舍播种。 5.2.棉籽壳材料的准备发酵场地选择水泥地面,如果不是水泥地面要铺一层塑料薄膜。首先将发酵场地清理干净,然后喷洒1000倍80%的溴氰菊酯,再撒一层生石灰粉。按计划将棉籽壳及其辅料混合均匀,使料水比达到1:1.7-1.8。打桩前先用砖砌成“非”字形通风道,以通风道为中心打桩。桩高1.2m,宽1.2-1.5m,长度酌情确定,顶部呈龟形,边缘坡度尽量小。然后,在表面喷洒0.5%敌敌畏,覆盖草苫。当温度升至60时,保温18-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整;当温度升至60时,保持18-24小时,然后进行第二次翻动,翻动3次。每次翻动后,在桩体表面喷洒0.5%敌敌畏加80%溴氰菊酯。第四次转弯时,每隔1m,将气泵放在通风道上。料堆整理好后,盖上塑料薄膜,薄膜距料面20-30cm,待缝隙内温度升至45左右时,用5000kg料进行熏蒸发酵。 0.5kg高锰酸钾+1kg甲醛。其间控制温度在45-55,用拉手开闭空气调节温度。

温度高低。4~5d后,拔开所有通风道与拔气筒,待料温降到28℃以下时,铺料、播种。

  6、菇房消毒、铺料、播种 进料前1日,菇房再进行消毒灭菌1次。按1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5g进行熏蒸。第2日将温度降至28℃以下的培养料平铺在菇床上,厚20cm左右。播种前,若培养料偏干可进行调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68%。将选好的菌种掰成颗粒状,接触菌种的一切工具及手用1%高锰酸钾水消毒。先将50%菌种均匀混播在料的上半部,再将50%菌种撒播在料表面;棉子壳培养料则把30%的菌种均匀混播在料的上半部,再把70%的优质菌种撒播在料表面。一般用菌种1.5瓶/平方米(750mL/瓶)。播好后整平、轻轻压实、盖膜。

  7、发菌管理 盖膜后3~5d内关闭门窗,控温在25~26℃,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料温超过28℃,夜间通风降温;料温低于20℃时,用蒸汽加温。7d左右菌丝基本封面时,揭去薄膜,经常通风换气。当菌丝吃料已达1/2深度时,撬动料层1次。发菌期间,预防各种杂菌、虫害发生。可于盖膜后当天在菇房墙壁、走道及膜上喷0.5%的敌敌畏,第2日喷1000倍的溴氰菊酯,以后5~7d喷1次。一般20d左右,当菌丝生长到培养料的2/3,撒在表面的大部分菌种已吐黄水,菌丝变粗发白,手一拍料面有整体振动感时,表明菌已发好,可进行覆土。

  8、 覆土 因地制宜,我市采用的双孢菇覆土材料有壤土和仿制草炭土。仿制草炭土配方:①壤土4立方米(100平方米培养料用量),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5kg,石膏17.5kg,干发酵麦秸粗糠(在培养料发酵时,多制些,晒干用粉碎机粉碎后制成)75kg,石灰15kg;②壤土4立方米,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7.5kg,石膏17.5kg,麦糠50kg,石灰15kg,麦糠取干净无霉变,放入pH10的石灰水中浸泡1d,捞出晒干。而壤土在覆土前15d取耕作层30cm以下土壤,打碎,晒于粉碎后过9目筛。覆土前3日,按配方把各种覆土材料堆放在水泥地上,充分拌匀,用5%敌敌畏边喷洒边堆放,建成高宽各0.8m的长堆,用塑料薄膜覆盖24h后,用5%的石灰水预湿,调节pH7.5~8.0。含水量达手握成团,落地即散。预湿后堆成长拱形,第2日使用。覆土时,颗粒大的覆下面,小的覆上面,壤土覆土厚3.3~3.5cm,仿制草炭土覆土厚3.0~4.0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

  9、出菇管理 覆土后当天喷500倍的敌敌畏,第2d喷1000倍的溴氰菊酯,3d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调水。菌丝爬土快,生长旺盛,喷水量要多,反之则少。覆土材料为壤土,喷水要少而勤,严防覆土层板结,喷水总量要少些;覆土材料为仿制草炭土,喷水次数减少,而喷水总量多。一般调水开始2~3d内,床面每日喷水2次,每次喷水量0.5~0.8kg/平方米,以后逐渐增加喷水量,用3~4d把覆土层含水量调足,但不得让水渗入料中。每次喷水后通风,收掉土层表面水分。当手捏土粒,扁而不散,并稍有裂口,不粘手,土粒内无干心时水即调好。调水结束后,关闭门窗,吊菌2~3d,控温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当气温高于30℃,湿度小于60%时,培养料要多喷水,反之少喷水。待菌丝爬土3/4时,开始松土。松土前1日,喷一遍1000倍的溴氰菊酯。松土时,使土层厚薄均匀一致,适当把土中多而好的地方与菌丝小而差的掺和一下,同时加强通风,抑制菌丝生长,促使绒毛状菌丝扭结为线状菌丝,进而形成原基。此时出菇场内控温在14~18℃,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此后,喷水掌握菇多多喷,菇少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前期土层1潮菇喷2次重水。当每潮菇长到黄豆(4714,-22.00,-0.46%)大小时,喷1次出菇重水,每潮菇清床前,再喷1次重水。喷水量为1.3~1.8kg/平方米。后期喷水量要相对减少,采取轻而勤喷的方法。双孢菇出土后直到采收,控湿在90%~95%。当每潮菇采收高峰过后,可降湿到85%~90%,地面不再喷,加大菇房通风。一般前期应加强通风换气。当菇房内超过18℃时,菇房通风应在夜间和雨天进行。无风天气,南北窗全部打开;有风时只开背风窗。后期应逐渐减少菇房通风。当气温降至14℃以下时,白天通风。若出现长柄小盖菇、稀菇、红菇、锈斑菇需及时通风;出现小菇、薄菇、开伞、空根白心,单菇轻时,应控风。

  10、 采收 鲜销上市时,在菌幕不破裂、不开伞的情况下,大小均可采收;制罐及盐水菇,则在菌盖直径1.5~4.0cm,菇形圆正,色泽洁白,无空根白心,无虫蛀、破损时采收。采收前,床面不喷水。子实体生长快时,要求1d采收2~3次。采收方法有两种:旋转法和拔菇法。菇密时,采用旋菇法,即把菇轻轻旋转采下;菇稀时,采用拔菇法,即将菇直接拔起;当许多菇丛生成球菇时,用小刀小心切下达标子实体,采大留小。采菇时,小心轻放,以免损伤菇体。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技巧
  •  
  • 快速食用菌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及处理:麦粒100公斤,发酵后的干粪草或糠壳10-20公斤。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