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春菇管理及采后处理


春菇管理春菇约占总产量的30%。 3月中旬以后,气温逐渐回升,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逐步调整土壤水分,以满足山菇生长的需要。调水时,先喷施pH值为8-9的石灰水上清液,当温度低于15时,可结合喷施追肥。 4月左右,气温达到15-25,是春菇大量发生的时期,应增加喷水量。 5月气温常在25以上,水分蒸发大,春菇即将结束。土层含水量可提高到最高限度。每平方米菌床喷水量为每天0.5公斤左右。一批蘑菇。春菇调水总的原则是: 三月稳,四月准,五月狠。春季气温不稳定,喷水通风要避免寒流和干热风的侵袭,以免蘑菇大量枯死。并不时喷洒石灰水,及时调节下降的酸碱度。采后处理香菇一般在出芽后5-7天采收,气温较低时可在出芽后8-10天采收。湖南等南方地区秋冬季可采收2-3批,以头潮菇品质最好,产量最大。 2月休整后,春季可采收4-5批菇。目前,国内栽培的蘑菇品种大多在13-20的温度范围内出菇,在16-18的温度范围内出菇整齐、品质好。香菇需在子实体皮膜未破裂时采收,皮膜破裂后即为蘑菇。开伞菇品质、价格偏低,市场并不广阔。采收的香菇去蒂分级后,及时运往工厂加工或鲜销。运输包装内应垫有柔软物件,以防挤压、碰伤。目前食用菌加工主要是加工成罐头,其次是腌制加工成盐水蘑菇或切片晒干。关键技术我国食用菌单位面积产量低。攻克之道是:一是通过食用菌研究人员的努力,培育出优质高产菌种;二是引进国外优质高产菌种。目前在生产上多采用Ag2796菌株,同时采用二次发酵和泥炭土作为覆盖土料,推广应用增产经济学等高产措施。病虫害是食用菌栽培的国际性难题,严重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防治措施为“菇房标准化,环境清洁;培养料合理碳氮比,实施二次发酵技术;选用活力旺盛、活力旺盛的高产菌种,适时播种;土壤颗粒暴晒或使用800倍多菌灵处理后覆盖土壤;妥善处理菇房温、湿、气的矛盾;及时认真清除病虫害、死菇、和蘑菇床上的蘑菇腿;要旋转或取消的架子。

标签:
  • 菌类加工方案
  •  
  • 菌类加工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及处理:麦粒100公斤,发酵后的干粪草或糠壳10-20公斤。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