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温度调控问题


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分解、吸收和利用养分。这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作为催化剂的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其活性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约束,特别是受温度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酶的活性。因此,在栽培中,调节好食用菌各生长阶段的温度极为重要。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基本问题: 不同生长阶段,温度调控的“三基点” 在食用菌的栽培中,温度直接影响到各个生长阶段的进度,决定着生产周期的长短和效果的好坏。栽培,也是食用菌产品的重点。质量和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不同种类、不同菌种的食用菌,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在培养方面,原基分化的最适温度分为不同的温度类型。以香菇为例,高温株为15-25,中温株为10-22,低温株为5-18。无论何种食用菌或菌种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都应掌握生长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所谓的温度调节“三基点”。常见食用菌的“三基点”,如香菇。菌丝生长的最低温度为6,最适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33;子实体生长的最低温度为8,最适温度为18,最高温度为20。鲍菇菌丝生长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湿度分别为10、25和35,子实体生长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分别为18、25和32。对于大多数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温度控制在251为佳,而对于子实体生长阶段,不同菌类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在实际栽培中,细菌培养阶段一般比最适温度低2-3,原基分化温度一般比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低5-7。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温度均指菌袋内的“产品温度”,不同于培养室内的“室温”和自然气候下的“温度”。前期(15天内)产品温度低于室温,室温应控制在最适温度以上。发芽中期(15-30天),因菌丝生长旺盛,品温应比室温高2-3,并加以控制。室温比最适温度低2-3。菌龄菌龄是指食用菌栽培袋经接种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至生理成熟并进入出菇期所需的时间。这也是修炼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不知道所培养菌种所需的龄期,就无法把握生产季节,甚至会造成失败。不同的食用菌有不同的龄期,即使是同一种木耳但不同的品种或不同的栽培方法也有不同的龄期。例如,中高温型香菇和中低温型香菇种植在同一个1560厘米的条袋中,龄期分别为80天和120-160天。鲍鱼菇60天,杨木菇50天。菌种培养天数只是一个参考数据,是否达到生理成熟度主要应根据各种食用菌生理成熟度的独特特点而定。例如,香菇、滑菇等木腐菌,常因菌丝体生长温度不适宜,养分积累不足,子实体在新陈代谢中形成的物质大量堆积,造成延迟出菇或烂管严重.由此也可以看出,温度对菌丝体生理成熟度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局限于培养期间的几天。积温问题植物(包括食用菌)完成一个生长周期,所必需的温度总和,这个常数称为积温。食用菌生长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之和,称为有效积温(当然超过临界最高温度的温度无效,不能统计。一般以品种适宜温度为准)取为起点温度和临界温度)。有效积温受温度和生长时间两个因素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W=NT,其中W——积温常数,N——生长天数,T——生长期间的日平均气温,式中的T应减去生长起点温度(即上述适宜温度的起始温度)。

也就是说,不同的食用菌品种需要达到一定的有效积温才能出菇(穗),菌丝长出才能出菇(穗),如黑木耳长白号,菇袋长满后,应成熟10-60天。达到有效积温后,可张开耳朵刺激耳朵。如果没有达到有效积温,耳朵就不会出来。香菇品种L939和L135在南方的福建、浙江表现较好,但在吉林省试种后出现挂果晚。气候寒冷凉爽,发芽期长,不能在同一时期内达到有效积温,因而挂果延迟,表现为第一次不挂果或只挂少量挂果年。确切地说,当确定有效积温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时间与生长期的温度呈负相关。不同的食用菌和不同的食用菌菌种,其有效积温不同,因此每个品种又分为高温、低温、中温和宽温。在栽培实践中,如果在栽培期间不注意适宜温度栽培和积温问题,会大大延长菌龄,延缓生理成熟,影响结果。这种现象在阿魏侧耳、阿魏、金针菇等食用菌中均有发现。在生产方面,如果利用自然气候进行栽培,控制温度的有效方法是掌握当地的气候条件、菌种状况,制定科学的制种、制袋、栽培和结果季节;可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控制温度等管理措施。然而,温度只是影响食用菌生命的各种生态因素之一。在实践中,食用菌的栽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获得优质高产,必须掌握综合生态条件,灵活运用。 (本文仅供参考)编辑:XS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案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